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春天的诗页     
痴子 《同学少年》2011,(2):34-35
春天,是遐思的季节;春天,是畅想的季节。春之细雨,滋润着旷野的泥土;春之徐风,舒展着萌动的嫩绿;春之碧光,映射着水面的涟漪;春之潮汐,洗涤着大地的尘埃。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诗页     
春天,是遐思的季节;春天,是畅想的季节。春之细雨,滋润着旷凉的泥土;春之徐风,舒展着萌动的嫩绿;春之碧光,映射着水面的涟漪;春之潮汐,洗涤着大地的尘埃。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诗页     
春天,是遐思的季节;春天,是畅想的季节。春之细雨,滋润着旷野的泥土;春之徐风,舒展着萌动的嫩绿;春之碧光,映射着水面的涟漪;春之潮汐,洗涤着大地的尘埃。让我们从春天起步,体会着春的韵律、春的气  相似文献   

4.
一群饥肠辘辘的食客围坐在桌前,他们面容憔悴,目光灼灼,直视佳肴。佳肴光艳丰盛,香气扑鼻。服务员津津有味地讲解着,不厌其烦地引导着众食客欣赏着佳肴之色、之香、之味,探究着佳肴之蛋白、之氨基酸、之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童装,因其色彩美、设计美、图文美、搭配美而吸引了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因其传承之美、勤劳之美、服务之美、健康之美而引领着少年儿童的成长。瓯北六小的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童装文化乐园里,感受着美丽、庆祝着丰收、体验着喜悦。  相似文献   

6.
<正>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春天,是无边遐思的季节。春天,是万般畅想的季节。春之细雨,滋润着一片片旷凉的泥土。春之徐风,舒展着一簇簇萌动的嫩绿。春之碧光,映射着一圈圈水面的涟漪。春之潮汐,洗涤着一缕缕大地的尘埃。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13,(12):56-58
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饱含着真诚的问候,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美,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教师犹如在一条长满荆棘而又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默默穿行,  相似文献   

8.
私塾教育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遗产,必须重估其价值。在中国教育史上,私塾为教化之基、养正之所、贤才之薮、学术事功之根柢、基础教育之主要承担者。居皖之中的合肥,私塾教育长期承担着本土教化之责,发挥着化民成俗、导民向善、培养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以其特殊的学科优势,张扬着生命之力,展示着生命之美,塑造着生命之魂,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示生命教育的基本意蕴去探寻和发掘思想品德课程的生命教育思想,可以昭示思想品德课程中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内容,从而唤起人们尤其是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师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以其特殊的学科优势,张扬着生命之力,展示着生命之美,塑造着生命之魂,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示生命教育的基本意蕴去探寻和发掘思想品德课程的生命教育思想,可以昭示思想品德课程中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内容,从而唤起人们尤其是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师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摆脱当下学生学书时出现的"练着练着成了抄写,写着写着随了前尘"的现象,对读帖教学进行了实践,总结出了基于主笔画的有形之读,即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借学生的嘴巴描述接地气的口诀,让学生亲近字形;物象体察,领悟神韵的无形之读,通过字形与物形的联想与对照,知书写之味;巧观异同之处的比较,品基本笔画之妙,知间架摆布之理,明穿插谦让之美,于读中玩味,在练中悟法。  相似文献   

1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脆的童音吟诵着熟悉的唐诗,不禁把我们带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从古诗的字字珠玑中感受着母语文化之博大精深,感悟着民族精神之豪迈雄奇。古诗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浓缩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优美的意境、意象。  相似文献   

13.
教学细节的处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感受细腻之美,在阅读探究中感受细腻之美,在有效朗读中感受细腻之美,能让语文课堂变得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一位叫邓小平的老人,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梦:教育之梦、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体育之梦……开始了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着梦想变为现实的种种喜悦。  相似文献   

15.
过了惊蛰,乡野上空荡漾着的蓊蔚洇润之气更盛了。春山一改冬日里那愁云浓锁、瑟瑟哀叹之态,换上一张天地初开的稚脸,舒朗娇嫩,带着甜,含着笑。沐着痒痒的春阳,吹着轻拂的和风,踏着酥松的泥土,看着那汹涌而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之美是社会关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日常生活之美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日常生活之美进行研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物理之美     
刘蕾  罗瑞志 《考试周刊》2013,(31):125-125
物理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客观的美,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那么的自然、简洁、和谐与美满。物理之美的本质是自然之美。大自然之美不断地滋养着物理之树茁壮成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物理热爱者探索世界。  相似文献   

18.
卢静 《文教资料》2010,(23):18-19
席慕容早期的诗歌诠释了女性世界中纯美的境界,这种纯美带着淡淡的忧伤。有的诗歌在诉说一份完美遭遇破碎之美,有的诗歌诠释着对人生种种别离之际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有的诗歌里席慕容在不断地怀念,细说着追忆之美,有的诗歌体现着席慕容采撷灵感揭示生命本质的哲思之美。这些不同角度的美的揭示构成了其诗歌中独特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9.
私塾教育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遗产,必须重估其价值.在中国教育史上,私塾为教化之基、养正之所、贤才之薮、学术事功之根柢、基础教育之主要承担者.居皖之中的合肥,私塾教育长期承担着本土教化之责,发挥着化民成俗、导民向善、培养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人就一直在受“伤”。继文革之伤后,连接不断发现了安定之伤、教育之伤、道德之伤、环境之伤、权力之伤,并到前不久又发现了GDP之伤。虽然这些伤都是真实的伤,但却都是浅伤、表伤,只有未成年人之伤才是国家最大之伤。因为最普通的常识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关乎着中华民族腾飞的明天,关乎着中国强国梦的实现。那么未成年人之伤究竟是谁之过呢?过在成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