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实践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在无形之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只有不断动手操作,才能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57):77-78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在遇到新的情况下时,运用之前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问题解决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基于问题解决的特点,学生的趣味性、好奇心、自主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求知欲增强。在此情形下,教师需要设置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指导学生开动脑筋,探索不同的要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满足学生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即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课堂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操作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5.
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操作活动的认识和做法。一、操作活动的选材要求操作活动材料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既要突显数学实质,又要便于学生操作、便于学生感知、便于学生揭示知  相似文献   

6.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操作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7.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现数形结合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计算中的算理、解决数学问题在思维上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合",在多种感观的参与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听课时的感受谈几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下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相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数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数、图模型,用图表示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将数学问题迁移到美术学科上来,使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核心问题是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数学知识的"关键点"、紧扣动手操作的"思维点"、抓准数学思想"共同点"设计核心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发现、数学探究与数学概括.  相似文献   

11.
实践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思考、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地学会活学活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理解、掌握枯燥乏味、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实物、学具的摆、剪、拼、折、测量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加强数量关系、空间等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动手操作活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趣的动手操作情境、开展有效的实践性操作活动,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中;要设置多层次的操作活动,给予学生操作方面的指导或点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实验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探究、思考数学问题,分析变化过程、猜想和归纳数学规律,然后进行验证及理论证明,最后获得知识与技能,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而且还要动脑,善于观察、想象、探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新编小学数学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8.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具体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建构数学知识,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成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9.
邱逢祥 《学苑教育》2023,(24):84-86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想消除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畏惧,须使数学知识直观呈现,又能够迎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动手操作数学知识,恰好符合小学生的“直观”和“好动”。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一步对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高质量实施动手操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做一初浅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