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繁本可分为两个系统,其标志性的区别是:(1)甲系统版本有致语,即引头诗,乙系统版本没有;(2)甲系统版本未移置阎婆事,乙系统版本已移置;(3)诗词和文字有不同,如71回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骈语不同。袁无涯刻本是用乙系统的百回本作底本加上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征田虎、王庆故事成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本。两种繁本系统的比较对探讨《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是有助益的。乙系统繁本是在甲系统繁本的基础上修改加工的,其忠奸斗争的思想倾向加强了,艺术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三十卷本《水浒传》是明末江南所刊的一种简本,此本的卷数颇为特别,其中又分为宝翰楼本与映雪草堂本两种。通过对三十卷本概况、插图以及标目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宝翰楼本与映雪草堂本正文部分出自同版,正文之前的附件部分差异颇大,并非出自同版;二、宝翰楼本刊刻时间早于映雪草堂本;三、三十卷本百回故事部分的插图是以容与堂本为底本;四、三十卷本田虎王庆故事部分的插图是以建阳简本插图为底本;五、三十卷本百回故事部分的标目是以百二十回本为底本;六、三十卷本田虎王庆故事部分的标目则是合百二十回本回目与建阳简本插图标目而成;七、三十卷本所依据的建阳简本与现今所存诸简本均不同,与种德书堂本、插增本关系较疏远,与评林本、李渔序本关系较亲密,属于较为后期的简本。  相似文献   

3.
一、《水浒传》版本概述宋元以来,水浒故事即广泛流传于民间故事、话本和戏曲中。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再创作,诞生了《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般认为,这个本子是《水浒传》的祖本。在此后的流传中,《水浒传》的版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文简事繁本a.三槐堂刊全像水浒传卷回不详,未见著录,亦无存本,明万历初海虞三槐堂刊。b.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诗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明万历初福建建阳余氏双峰堂刊,今残存第二十卷、二十一卷之前四页,据现有资料考证,《水浒传》插增田虎…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版本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本书延续传统考据学和实证主义方法,又引入了系统论方法考察《红楼梦》各版本的嬗递关系,得出了现存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均为程本之后的翻印本或整理本,并非曹雪芹原本的结论,而学界历来主张的抄本印本之“二分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研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本书作者认为,现存诸本传播的路径应分为《红楼梦》和《石头记》两个版本源头,两者均源自曹雪芹稿本,但在传抄中存在分化与杂交的复杂关系;同时,程高本之第一代翻印本——东观阁本存在个别异文雷同于甲戌本等“古抄本”现象,究竟如何解释,以及如何重新审视甲戌本真伪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四四 《兰台世界》2013,(27):156-157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中悟空偷蟠桃的故事,肯定受到了东方朔偷桃和白猿盗桃故事的影响。《补江总白猿传》的"白猿"形象与印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的作者,一心只想把宋江写得英明伟大,是个难得的“帅才”,但是除了反反复复地说他“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豪杰”这一句话之外,又举不出更多的光辉业绩来。何况还有一个柴进,从实力上、态度上,都比宋江更加仗义疏财.更爱结交天下豪杰。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活于元朝后期,这部小说是在南宋以来讲演宋江故事的话本和杂剧基础上创作的.当时元朝统治极腐败,官吏贪残,民生困苦,百姓被迫造反,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施耐庵身历其境,小说描写的许多故事情节往往可以和元末真实历史相映照,可见写的虽是北宋末事,却反映了元末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尽管田虎、王庆故事成为《水浒》系列故事是比较晚的事情;但在增入《水浒》之前,田、王故事各自均有较久远的独立流传的历史;这由其文字、人物、套路之古拙可见一斑.即使在增入《水浒传》之后,田虎和王庆故事之间,以及田、王故事与《水浒》其他部分之间,都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插增本”王庆故事中存在的人物性格不鲜明甚至前后不一、情节始末交代不完整等问题,实际上是早期白话小说的通病;由此也反映了“插增本”王庆故事之古拙.  相似文献   

9.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10.
指出百回本《西游记》中有两个漏洞,一是青狮精两次出现,一是七弟兄中的鹏魔王、狮(?)王、猕猴王后来全无照应,从而推测百回本成书前本已存在种种小故事为百回本所取资。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里有个泼皮无赖叫“牛二”。日前,在某县担任县委书记的朋友宋某来济,和我谈了多次遭遇被“牛二”敲诈的事。  相似文献   

12.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第111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一段精彩手笔——“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相似文献   

13.
偶翻一本杂志,见有一文,题目是《康有为的“黄昏恋”》。带着好奇心读下去,原来是讲康有为晚年先后娶华侨少女、日本女佣和西湖浣纱女为三太太、四太太、六太太的故事。文章写得很诱人,老康有为的每次娶妾都是因为一次浪漫的艳遇。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带着艳羡的口气说:“尤其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文章结束时,作者又一  相似文献   

14.
正确科学地评价李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逵是《水浒传》研究中争论很大的人物,要从全面分析文本;认识他在书中扮演喜剧角色;他与宋江的互补关系等方面去分析他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科学地评价李逵以及古代小说中的莽汉系列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叙述了北宋末期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反贪官污吏的英雄故事.书中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既描写了繁华的都市生活,又有富有情趣的乡村生活,既描写了高官豪绅的骄奢淫逸,又描写了普通农民、市民和下层官吏生活的窘迫,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北宋末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西游证道书》是清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版本,其特有的版本信息对后世影响极大。文章对《西游证道书》中《丘长春真君传》和"唐僧出身"故事的源头文献进行考证辨析,同时揭示其编撰者"移花接木"的行为和动机,以期为《西游记》版本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幺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再寻常不过,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斗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济手下的三个徒儿,连胯下的白龙马都不如,身陷险境时,惟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或者叫“徒儿快来救我。”其实我们仔细一分析,三人都具备“无能”之能,即个人的文武之,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而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而这些才能和资源在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9.
近读徐雁教授为《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所写编后记中译引欧洲名句日:“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 (when a new book is published, read a old one) ”,宗旨在于劝人读书不要喜新厌旧,而要重视旧书的阅读。我觉得中国有两句古诗也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20.
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广大观众期待着继《三国演义》之后又一部中国古代名著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荧屏。前不久报上有消息说,有关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因《水浒传》与《金瓶梅》中所共有而被列为电视剧《水浒传》的“重头戏”。因此,导演为物色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很是花了不少工夫费了不少周折。读后,笔者心中突然生发一种或许是多余的担忧:拍《水浒传》,该不会跑题吧?将一部长篇巨著搬上屏幕,如何对原著中难以计数的情节进行剪裁取舍,是体现电视剧编导者政治审视能力、思想道德观念和艺术处理水平的首要方面。《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主题的传奇小说,当代文学艺术工作者对这一点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由是而观,电视剧应当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反映梁山义军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为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