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即是不是有创新是就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去比。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看,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从未发现过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过的东西是等值的,虽然二者的社会价值可能相差很大。所以,每个学生只要在他的知识层面上有所发现、有所变革,就是创新。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的问题,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与创新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民主、宽松…  相似文献   

2.
李定 《成才之路》2009,(27):35-36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每个学生只要在他的知识层面上有所发现、有所变革,就是创新。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郭敏 《成才之路》2010,(19):29-29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每个学生只要在他的知识层面上有所发现、有所变革,就是创新。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每个学生只要在他的知识层面上有所发现、有所变革,就是创新。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笔者就在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亲手触摸过的东西,感知特别鲜明,体验特别深刻,记忆特别牢固。尤其14岁之前动手做过的东西或玩过的玩具将会终身难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8.
就个体而言,创造是个体的一种首创,虽然别人提出过,但对这个人却是新颖的、第一次发现的东西。只有培养学生的个体首创精神,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个体首创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概念、定律、公式、性质、方法等。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造,一般地可分为人类首创性和个体首创性。对于全人类来说,是以前没有过的发明或创造,属人类首创性;对某一个体而言,虽然是别人提出过,但对这个人却是新颖的,第一次发现的,即属个体首创性。培养创造型人才应从培养学生的个体首创性开始,让学生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东西,将来才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杂乱  相似文献   

1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每堂课上都存在着个人认知领域中的新发现。因此,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就潜伏着创新的可能,而教师恰当的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手段。只要设计出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发散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课堂应是充满创新性的课堂;数学创新教育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有新的发现,在数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提高。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敢于奇思妙想,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培养其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1,(59):159-160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是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而且是能发现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胡瑜 《青海教育》2011,(12):29-2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更新内涵的体现,是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本文拟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徐红霞  宗洪伟 《考试周刊》2012,(81):61+159-61,159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来讲.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而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较高探究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从已知的问题出发通过比较、分析进行科学的猜想、归纳,使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云南教育》2003,(2):11-13
“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发明创造;二是“发展性”创新,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小学生而言,每节课都会有其个人认知领域中的新发现,在这个发现过程中潜伏着创新的可能,而教师恰当的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手段。只要设计出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发散思考,就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