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适应与选择"的核心视角研究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首先分析了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特点,然后提出对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以提高其英译质量且规范其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屯溪老街、黎阳in巷以及世纪广场是黄山市市区三个重要的场所,收集这三个场所的语言景观,将其划分为政府服务型和私人服务型语言景观,并对两类语言景观分别从功能和语言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发现,政府服务型语言景观主要存在信息功能缺失和翻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私人服务型语言景观主要存在过度分解汉字部件的问题。据此提出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统一翻译标准,私人商户要规范合理使用汉字,以期为建成“现代国际性旅游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一直吸引着来自海外的众多游客。因为佛教文化文本的特殊性,景区内的部分英译文本存在不规范、误译及缺失等现象。在德国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对景区英译文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提出对佛教人物、佛教建筑、佛教术语等三个方面的英译建议,以促进树立景区良好的对外宣传形象。  相似文献   

4.
朱振华 《中国教师》2014,(Z1):206-207
<正>一、法律文本语言失范研究的内涵首先,法律文本语言需要规范化。这是法律文本语言的必然要求。从法律自身的角度,法律作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其文本形式在语言表述上应当规范,具有规范价值。法律语言的表述规范,才使得法律真正成为一种规范,为人们所遵守。不规范的法律文本语言,只会导致法律文本形同虚设,使法律丧失其价值。从法律语言的影响看,法律文本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规范形式,其示范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体现社会公益属性。然而,近年来,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居高不下、节节攀升成为人们十分大心的问题。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在景区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过高、门票价格调控不灵活、价格管理上“缺位”和“越位”等现状,使得应该从管理体制、法规政策、景区经营方面提出相应的针对措施,以促进景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祭”和“吊”是指祭文和吊文两种文体,《文心雕龙》中刘勰将祭和吊分节论述,实将二者定义为不同类别的文体。《文选》也将吊文和祭文独自列成两类。但后世诸多类书大都没有继承这一点,大多在哀祭类下只有祭文一类,或将吊文归于祭文门下。将吊文归于祭文似乎有利于分门别类,实际上却割裂了这两种文体的差异性。试通过对祭文和吊文的来源、功用、语言、格式规范等的考察,参考具体文本辨析二者的区别,以明确两种文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运用图里的描写翻译理论,以译入语文本为中心,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日本の思想』的两个汉译本的“起始规范”进行描写翻译研究,重建译者在翻译时的决策,以考察两个版本的译者在不同的翻译时代、不同的翻译目的下所做出的翻译决策是更注重“适当性”还是曼注重“可接受性”。经过该文的初步分析可以得知,宋吴译本译者更倾向于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区刘译本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地遵循原语语言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8.
(一)分类指导策略 幼儿在游戏中大量运用的是口头语言,人们通常称之为“口语”。通过对幼儿游戏的多次观察,我们发现幼儿所运用的口语可分为两类:一类随意性大、可变性强,很不规范或不太规范,还常夹有口误,可称为“日常口语”,另一类既通俗易懂、生动自然,具有口语的基本特点,又剔除了啰嗦、用词不当,比较准确规范,可称之为“规范口语”。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转化是由外在文本的“文”向学生内在的“意”的转化过程,是把规范的、精美的文本语言转化生成为学生内在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外在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学生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实现文本语言与学生语言转化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一、情境对话:促进语言理解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会不同。在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情境对话为创造多元理解、多元表达的个性课堂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10.
以政府类“一带一路”外宣文本为语料,基于翻译实践中涉及的语篇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展开翻译文本的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引起外宣文本原文和译文“偏离”的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因素,用以指导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在外宣翻译上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分析的准确性、篇章结构的连贯性和风格移植的贴切性三个方面,比较两个译本,再现原文的得失成败。由此说明,在翻译中来自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的全面移植才能使译本最大限度地接近和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2.
语言翻译理论中一些抽象的译语标准如“神似”和“化境”通常是难以实现的要求,特别在现代的语言教学中,与其取法那不可实现的理想,不如提出切实具体的要求作为翻译的基术原则。本文就从翻译要信守原文的内容意旨,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和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在翻译时应遵循的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语文本及译入语读者为中心,从新的理论视角提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它的目的论、忠实性法则及连贯性法则可以阐释商务口译中变译现象存在的可行性及其适度性,给商务口译变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术语管理是机器翻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机译术语与人工翻译术语的实验比较,发现机译效果尚有待于提高。基于平行语料库利用统计原理自动提取双语术语等价词对,有利于改进机器翻译的质量,但依据统计概率或面向人工的翻译词典来测评等值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历史典籍文本中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意义及功能,从而影响术语等价词对的提取范围。基于翻译家英译历史典籍文本的语料提取术语,并从历史语境、语域、文体等译学特征入手进行人工验证,构建描述性术语数据库,有利于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切性。  相似文献   

15.
从语篇的七个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了寻找最佳关联,译者有必要提供与译文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以最小努力获得最佳语境效果。那么,怎样来判断译者是否找到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关联呢?研究发现,以语篇的七个特征可以较好地判断,因为从语篇作为翻译单位的角度看,语篇性标准是衡量具体语篇合适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则广告汉译英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实用英语文体的翻译特点和原则,提出只有准确理解汉语原文的深层含义,才能得到体现中国文化内涵、正确得体的译文。翻译不是就词论词的表面化直译。  相似文献   

17.
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认知语境。理解语篇的信息内容离不开词汇,当字面理解受阻时,则需要词汇语境线索。以解决歧义、表面搭配不当、词义空泛、词的临时组合和新词的意义等,也有助于翻译和教学。  相似文献   

18.
翻译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才能使译文通顺易懂。理解原文的钥匙在于把握原文的语境。译制片之所以能有效吸引广大观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于观众,是跟译者的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的,而文化语境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欲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其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社交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称谓得体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称谓的得体性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礼貌准则、以及人际关系。汉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影响着其各自社交称谓体系,影响着社交的成败,影响着社交称谓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将其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旅游宣传文本翻译行为人的特点以及其翻译要求,提出了适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三种翻译方法,即减译、增译、改译,以期为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