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朗读。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性、渐进性、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标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各年级阶段目标中都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可以使学生的视听神经协调活动.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产生再造想象.再现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可以从他们朗读的语气、节奏、感情中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下面是笔者平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对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近来听组内几节课,发现许多教师未能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朗读教学流于朗读技巧的训练,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没有使朗读成为学生情感共鸣时的宣泄。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车玲玲 《考试周刊》2009,(42):147-14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清晨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晨,通过朗读更好地练习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积累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玉书 《文教资料》2005,(3):175-176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曾经受到过一定的重视,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朗读还是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捕捉蕴藏在文字中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感”到“悟”地学习知识。教育心理学指出,语言的习得,其过程是“符号——…  相似文献   

17.
蔡淑蓉 《考试周刊》2013,(87):41-4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杨桓 《甘肃教育》2004,(10):24-2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