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了课堂,也吹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深深地思索,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情景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的点拨和启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不敢指导,课堂常常出现学生探究活动不能最终完成,或有过程无结果的现象.为此,我以三年级上册"纸飞翼"一课为例,进行了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用40人的一个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为了打破“要发言,先举手”这一课堂陈规,一年前,我尝试着让自由式回答这一举措走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无须举手,就能自由发言。刚开始,学生觉得十分新鲜有趣,发言积极性普遍高涨,个个争相发言,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主题和背景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上阅读教学课时,学生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呢?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30%以上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有自己的方法和兴趣:50%左右的学生有畏难情绪:20%的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他们一遇到生词或第一次出现的句式时.就感到恐惧和不安。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得到知识拓展.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一次以“展开知识之翼.翱翔英语之空”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下半年,教培研中心要求我们教师进行课堂改进,倡导"生本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学科工作组的活动。一年多的学习和培训,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三本书,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展开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互助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都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半学期的课堂实践,让我对"生本课堂"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杨燕敏 《文教资料》2005,(34):35-36
我们一直呼吁在课堂上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觉得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必须先将“尊重学生选择权”的这道清风吹进每个学生的心房。那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行使自己选择的权利呢?根据教学实践,我简单地谈几点教学策略。一、尊重学生情感的选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篇课文的方方面面自然有不同的喜好。教师可大胆放手,尊重学生情感的选择。如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妥帖,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挑选最喜欢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课文中对某一事物的多…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吹进了广大师生的心田。我有幸成为学校第一批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从开始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已有十个年头。闲暇时,细细体味,我欣喜地发现,新课程正悄悄地改变着我的课程理念,改变着我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它加强了课程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所谓言为心声.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嘴巴.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声音.因此,新课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声”的课堂。但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孩子在课堂上往往处于弱势,教师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活力.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我在以下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以学生为本,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一次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后。说到:“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建议教师在课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确,少批评、打击。这位特级教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不少同仁认为.课堂上对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表扬.“高帽子”漫天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就行,适当的批评也很重要.要让学生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1.
笔者参加了全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师二附小殷智强老师上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殷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陷阱”,让学生屡屡“碰壁”.学生遭遇“陷阱”后,思维自然地发生碰撞、顿悟,课堂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风景,学生的思维也因之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刘曙光 《河南教育》2011,(10):47-48
不论传统课堂、经典课堂还是包括高效课堂在内的现代课堂.每一种课堂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课堂的活动方式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不同的是,传统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而现代课堂则以学生的学为主。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能够让师生进发激情和智慧的生命场。我想,要实现把常规课堂变成理想课堂的目标,需要做好以下...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堂初中英语公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有关西方万圣节的。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比如说猜节日、表演节目、绘画、做游戏、发礼物等,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下课的时候,我问了旁边的一个学生:“这堂课上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他摇了摇头,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兴趣其实是很浓的,但老师组织的活动好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有的课堂活动其实还没有结束,就又开始了另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操练得太少,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儿童生活,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新课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言之有物,能“用我手写我心”,就必须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出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课堂中深刘地理解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增强写作的实用性和作文讲评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15.
冯璐 《语文天地》2010,(11):54-56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参加了主题为“简单·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在形式上让我眼前一亮,而且每一名参与者在活动中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呢?我想,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活动的常用方法,这篇文章主要从讨论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解题规律三个方面。来说明重视课堂讨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足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给目前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主题”的统帅下,所有活动构成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相互整合统一的有机整体,而其中的基础是“主题阅读”即:教师课堂上尽量少作不必的讲解和机械训练,而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或课文关键词,把数倍于课文的相关文章集结在一起,挤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  相似文献   

20.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09,(26):190-190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的历史在课堂上活起来,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