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艳 《出版广角》2016,(23):25-27
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以知识密集、文化密集和资源密集著称的出版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减弱,应不断加强.因为出版企业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出版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所倚重的以编辑为核心的出版人才队伍尽到社会责任,反过来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又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无疑是一种充满了双赢智慧和现代契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6-36
商务印书馆的杨德炎同志撰文《卖书号严重违背出版职业道德》刊登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5月9日第2版)的“出版职业道德论坛”专栏。本刊摘发部分,以示警戒。卖书号严重违背了出版职业道德,除了它直接违反了“不得买卖书号”这一要求外,在以下几个方面也与出版职业道德以及公认的行为准则背道而驰:一、卖书号违背了党的出版方针。出版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图书是物化的精神产品,担负着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二、卖书号违背了国家出版法规。遵守出版法规是我国出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也是开展出版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出版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也仅仅是近十年的时间,但因其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和方便快捷的传输特点,很快就风行于世界,成为我们所称的第四媒体,由此引发出关于网络出版的新理念.从近年人们对网络出版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它似乎大有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传统出版媒体的趋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网络出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只是一个概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出版理念,而且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它也还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亚 《出版广角》2011,(6):52-53
出版与社会是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数字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形制,其产品延续了简牍制、卷轴制、册页制的出版媒介演变历程。每种新的出版性质的出现,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决定的,反之也促进了新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如今数字出版的潮起云涌正与这一发展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社会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以图书出版为主体的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值排序中位居前十名之内,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①.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图书出版产业不仅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反作用于社会,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出版产业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日前读了1990年第一期《出版发行研究》中“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一文,很受启发。该文思想新颖,观点明确,理论层次清晰。读后思索之余,似觉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是精神产品的物质化和社会化,比较科学,也比较符合实际”,这是“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一文的观点。该文认为,为了进行交流和大范围的传播,精神产品只有物化为物质产品;出版工作者将书稿加工后大量复制成图书并进行传播,是一种物质化的工作。出版工作能把众多的个人分散生产的精神产品挑选出来物质化后向社会推荐和传播,使之成为人类的共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会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保障出版质量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管理部门为保障出版质量,不断完善出版社会监督体系.70余年来,中国出版社会监督的发展呈现出多种监督方式共同迭代、技术在出版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出版社会监督在出版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演进逻辑.为更好地实现出版社会监督的功能,需提升公民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意愿、强化社会组织的出版监督功能、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的批评精神、建设出版社会监督经验交流平台、打造常规化的出版社会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自愿组成的协调行业发展的组织,也是实行行业管理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出版行业协会是出版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的出皈行业组织出现在17、18世纪活版印刷技术比较普及、出版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出版物的社会影响比较广泛以后。在中圈,出版行业组织兴起于清代,当时在一些刻书比较发达的地方建有行业公会,到清代末期,全国性的现代行业组织出现在现代出版业的发源地——上海。出版行业协会的产生和发展对出版从业者的行业自律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瑶 《出版科学》2016,24(6):68-71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兼有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作为出版企业实现文化属性1.0版本的公司社会责任,在我国呈现虚化之现实。美国的公益公司制度为盈利性企业实现公益目标确立了法律标识和法律框架,对于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出版企业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对其进行改造式引进。以公益目的为首要目的的公益公司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质性超越,是实现出版企业文化属性的2.0版本。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出版广角》2014,(6):36-37
正体育图书的立体化出版,将是体育图书数字化发展的最大趋势。从本质上看,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有效传播这样的特性是体育图书出版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图书出版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参与体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与定义 数字出版既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手段和方式,它涉及到出版属性、出版产品、出版流程及出版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弄清楚数字出版的本质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出版工作者明晰自己的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也有助于管理者对管理过程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纪与出版经纪人是在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虽然在西方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经纪早已成为出版行业运作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着相应规范规制的机制,但在我国,由于出版业立法的滞后及出版业大变革带来的出版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出版经纪这一推动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的机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法学的视角简要分析出版经纪机制,力图从一种规范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3.
出版市场指体现出版物和出版生产服务供需交换的平台,即出版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以及向社会提供出版服务、制作加工服务、物流商流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把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价值,这是出版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出版市场的客体有出版物(版权产品和编辑加工服务结果的物化)、出版社的编辑加工服务和发行权的让渡行使、复制企业的定做复制加工、流通企业的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然而,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业的飞速发展却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不统一,存在数量大、质量低,有“高原”、缺“高峰”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突出问题与不良倾向.网络文学出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出版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中美出版法制状况简介、中美出版法律制度的相同点、中美出版法律制度的不同点三个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相同点从两国宪法对出版自由的保护、著作权保护和刑法处罚3方面进行了简论,不同点从两国出版法制的立法体系、判例的作用、法律与行政法规所占的比重、对青少年的保护程度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结尾部分简要叙述了美国出版法制对中国出版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出版行业协会运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外出版行业协会是通过法律确认成立的协会,其主体通常是民间出版机构.他们是自发地按照法律的规定成立的相关团体,其性质是非盈利性法人组织.研究国外出版行业协会运作模式,会为我国出版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蔡姗 《中国编辑》2007,(6):28-31
一、出版内容创新的客观依据和现实要求 1.出版内容创新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出版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测试器,社会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出版必然繁荣发展,反之,出版必然停滞不前。出版不仅以其物质形态更以其内容反映社会发展进程、成果和服务于社会,社会对出版的主要要求是对出版内容的要求。出版正是通过自身内容的不断创新来显示和发挥其社会作用。出版内容的进步与落后、创新与守旧,无不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出版内容创新对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出版活动是一种化活动 分析所选择的立场和观察的角度直接决定着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笔认为,对出版活动属性的探讨首先应该定位于社会层面,即首先应该从社会活动角度来审视出版活动,把握出版活动的属性。在社会层面上,出版活动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利用一定的精神资源和物质手段,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目标而展开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换言之,出版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精神的、物质的;政治的、经济的、化的……)为依托,并通过一定的载体(组织的、人员的……)得以展开,从而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传统出版运行模式特征 传统出版是指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出版现实社会基础,建立在模拟生产方式基础上,将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打上了物质商品生产流通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出版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文化是人类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观念,在一定出版观念支配下进行出版实践和由出版实践所创造的出版成果及其影响的总和.出版文化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