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高校助学体系从设立之初始就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现行资助体系中资助目标、家庭情况认定及奖助学金评定、各资助措施实施、对贫困生概念的认识四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直接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与效率,有必要反思。应借鉴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贷学金模式,重新制定我国资助目标,实行资助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实现我国助学工作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的资助效益。而在资助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贫困认定不准确、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比例失调和资助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提出贫困认定相关各方权责清晰、调整比例和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资助资金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等核心问题。资助育人实践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合理资助、学生全面培养等环节。系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把好资助源头奠定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基础,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落实的对策,以期提高认定精准性与资助育人针对性,提高资助育人成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民族院校结合国家资助政策形成了包括"奖、助、贷、勤、补"为主的多种资助方式的体系,对地方民族院校学生资助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完善甚至转变当前的资助体系,以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本文从认定、资助方式、资助工作管理等方面分析特点,从资助工作的理念、资助形式的转变等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是助推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德国政府为确保教育公平,形成了具有资助环境法制化、资助体系多元化和资助督查规范化等鲜明特色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供多维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也有其特定产生的根源和突出特点,通过对中德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体系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并在"国际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即从健全法制与细化职责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投入与多方共助提升帮扶实效、科学认定与严格监督推动教育公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完善育人功能等方面,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工作的效果受到广大贫困生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对象认定机制尚不完善、资助主体比较单一、资助模式有待优化等。完善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制度,应健全资助对象认定机制,以保障教育资助公平;加强政府资助力度,挖掘高校资助潜力,激励社会力量助学;优化贫困生教育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完善各资助方式的内容及管理制度;注重"经济物质资助"和"精神心理援助"相结合,建立综合救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高校资助政策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现行资助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福建省落实高校资助政策的成效:资助规模有所提高,助学政策体系得以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出现的问题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机制不健全,各项资助方式相互间缺乏协调,资助工作内涵相对简单。对策建议: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统筹管理,拓展资助工作的育人内涵,健全学生资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着认定体系不完善、资助结构设置不合理、国家助学贷款限额较低、社会资助资源匮乏以及资助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因此,要树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创新学生资助模式,在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及标准,关心贫困学生心理需求,构建资助与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多下工夫,推进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并建立一系列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而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认定对象较难科学界定、认定过程存在漏洞等问题。为了确保教育资助资源能够得到公平、公开、公正、合理地真正受益于资助学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则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已形成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资助体系,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力促社会公平。高校贫困生资助尚存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以"资助认识"、"资助认定"、"资助绩效管理"及"资助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一体化模式成为现实需要。据此,应建立包括申请、认定、评议、发放、监督等为一体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绩效评估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贫困生不断增加的状况,要求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助学的主渠道,具有自身特点,但在制度上仍存在缺陷,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使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要构建政府、高校、银行、社会资助贫困生的立体体系,发挥助学贷款和高校资助体系的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生资助需求公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大学生资助需求公式是上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用于判断一个大学生是否需要资助,需要资助的金额是多少。其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成本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分担,维护高等教育公平。其基本结构是学生入学成本减去家庭预期贡献。公式的核心内容是计算大学生家庭可以用于高等教育的资金。美国大学生资助需求公式可以为建立中国大学生资助需求公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学公正(公平)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分析表明,研究生学费与资助政策中存在着两个主体的社会公正:研究生教育的享有者和纳税人。社会分配给两个主体权利与义务不相等都是根本的社会不公正。如果仅以配置职能为主,政府财政资助的分配适用比例平等原则,基于学生未来可能贡献的比例很可能被转化为基于才能(或综合指标)的比例进行分配。如将配置职能与分配职能相结合,则应同时给予弱势群体以补偿。社会应允许个人负担全部成本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权利得到实行。在对适度研究生规模的探索中,由财政经费和私人自有经费支持的研究生规模应形成互补关系,政府应注意保证由财政经费支持的研究生规模不导致过度教育而产生社会不公正和纳税人过重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5.
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是针对管理过程进行的动态性评估,其目的是为决策者及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我国政府关于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初始指标的提出,进而运用能力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判断权重一致性。主要建构的指标体系包括:制度建设、政策落实、资金管理和信息管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基于3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数据的评估结论是:研究生资助制度建设全面,资助政策贯彻落实比较到位,资金管理基本符合政策规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存在还款救治机制缺位,资助经费占事业费比例较低,生均贷款额度不足,资助经费预算与支出失衡等问题。从评估分值结果看,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降低的分布趋势。所得结论将为改革完善我国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政策,提供客观性、参考性和可行性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四年制公立院校办学成本的递增折射出高校办学成本递增的一般特点,表现为办学成本的增长快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增长,办学总成本的增幅快于生均教育成本的增幅,学生资助增幅快于教学费用增幅以及不同层次院校成本递增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等方面。驱动办学成本递增的因素有入学规模、学术竞争、组织效率、教育产业属性、学生资助等。我国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促进院校之间的适度办学竞争、加强学校成本管理、创新产权制度、完善学费和资助政策,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高中学生对大学成本和学生资助等相关信息的知晓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大学选择和大学生活。调查显示,较大比例的学生普遍存在高估大学学费的倾向;和其他资助方式相比,学生对绿色通道的知晓率非常低。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背景方面的因素和学生是否准确估计学费与知道绿色通道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因此,应通过各种努力,争取让高中生拥有比较丰富的大学成本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让他们在大学选择时更加理性地作出符合其未来发展的决定,同时为其大学生活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根据《谢尔曼法案》控诉重叠集团通过共谋实施固定价格行为,减少对学生资助金额、提高学校的收入,重叠集团学校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资助需要资助的学生,并没有影响价格.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政府与MIT达成和解,允许重叠集团学校实施政府以前所控告的大部分做法.这一案件及其引发的研究发现,学校的共谋行为应该使用"合理原则"来审理;学生和高校之间存在两种交易关系,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市场交易和市场机制,学费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对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是学校向学生购买人力资本投入的价格.这一案例和相关的争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生资助政策是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新常态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存在困难生等级评定模糊、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学校教育主导性功能受损和资助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弹性认困机制和"一体多翼"的学生资助体系;坚持杠杆与另辟新径并存,探索"求同存异"的资金分配模式;提升高校的教育主导性功能,为完善学生资助建设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以湖北省A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省市推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了新思路.但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还存在定位模糊、农村信用社体制约束、贷款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其作用的发挥.生源地助学贷款要获得长远有效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利用有利的社会政策环境,与其他资助政策统筹,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