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创作于17岁时的《元音》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首奇作。这首诗采用了欧洲传统韵律诗十四行诗的形式和规范,但是它却在短短的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全面颠覆,表现的是最为新奇、最为反叛的现代诗歌的特质。这首诗以丰富多彩的想象、大胆开放的革新精神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2.
《天韵阁诗存》是清代女性诗人黄箴的作品,黄箴作为清代杰出的女性诗人,被冠以"才情清绝"的美誉。《天韵阁诗存》中展现出诗人内心多愁善感、闺中的相思离愁、身世的自顾自怜,这些均是诗人主观意识的自然流露。《天韵阁诗存》保留至今,为女性诗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莱蒙托夫是英年早逝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这首《浮云》是他的名作之一,语句比较好懂,特色异常鲜明,诗歌抒发的是一种痛苦的感情,但在痛苦中有批判在,有激情在。俄罗斯诗歌 (推而广之,俄罗斯文学 )既优美而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此可见一斑。   后面四首诗歌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优秀之作。兰波的《元音》初看好像是在玩一个文字游戏,它把“ A、 E、 I、 U、 O”五个元音字母与色彩和色彩的意象联系了起来。象征和意识流在诗歌中已经出现,它们旨在说明诗歌抒情不是由诗人滔滔不绝地发泄一通完事,而是要通过象征…  相似文献   

4.
马拉美宣称:“诗是不用思想而是用词句写成的.”这种说法,对传统文学理论可谓是公开的嘲弄和挑战.“话在我说.”1870年法国象征诗人兰波也写下了这样赫然和怪异的诗句.阿波利奈尔似乎想映证同胞的话,在《歌手》一诗中只写了一行:“水上号角的唯—一根弦.”卡勒评论说;“这首诗只有一行,因为水上号角只有一根弦,但语言基本的含混却使诗人得以用诗的一根弦奏出音乐来.”意象派诗人庞德在其《诗章》的组诗中构置了18种外国文字,他在《休·赛尔温·莫伯利》中说:“相比起来,一堆谎言要比经典的诠释更强”.  相似文献   

5.
《五方元音》是尧山樊腾凤编撰的一部等韵化韵书,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材料。20世纪20年代,钱玄同关注到《五方元音》对近代音研究的价值。后人承其余绪,迄今已有百余年之研究。纵观百年来对《五方元音》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学界关注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对百年来《五方元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其研究的特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同时,在检讨《五方元音》研究基础上,对今后《五方元音》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屈原继《诗经》之后 ,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 ;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 ,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 ,他的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语音、韵、节奏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1、语音 :这首诗主要使用脆薄前元音、深沉后元音及其组合 ,表达了青年悲伤的心理感情 ;柔软辅音模拟了主人公缓慢的动作和行为方式 ;-ing /-i /的频繁使用产生了一种回音效果 ;2、韵 :尾韵、头韵、行内的韵使诗意连绵不绝。 / :/韵的使用 ,恰似一声声叹息 ,凸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悲哀 ;3、节奏跌宕起伏 ,描述了青年起伏不定的情绪。语音、韵、节奏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在先秦诸子经学意识的基础上。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即从经学的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特质。我们要真正理解西汉《诗》学的基本原则,也必须从这个视野着眼。  相似文献   

9.
对前人研究《五方元音》入声的成果进行综述概括,结合《五方元音》本身的材料,运用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方法,论证《五方元音》入声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与毛诗即《诗经》音系比较,三家诗异文表现出共同的韵部系统特点,反映汉代齐鲁方音特征:脂、微相混;歌部细音与支部细音合流,与脂微相近;鱼部一部分字读入麻,与歌戈合为一部;侯部三等与鱼部合流;侯部一等与幽部合口合流;幽部开口与宵部合流;后鼻音韵尾在中元音后演变为前元音韵尾,前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弱化或脱落;入声韵尾有大量的弱化和脱落的趋势。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语音特点,既有方音变化的性质,同时也有历时音变的性质,它们演变趋势很多地方代表汉语语音历史音变的趋势,因而可以与利用其他材料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