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司马迁关注传主“为人”的角度可以寻绎《史记》在写人上获得非凡成就的根源。司马迁关注传主“为人”的自觉,在了解人上具有优势,他也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因此他在人心人性的探究上获得了实绩并达到一定高度。  相似文献   

2.
传记式句子里主语后面的复指代词“者”有指点引人注意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利用这种“者”为自己的分级框架服务。一般而论,它是传主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标志,是司马迁给予某些传主的一种待遇。这种“者”有装饰性。  相似文献   

3.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传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构成了类传存在的合法性,不同类传的设立与否因时代而异.范晔《后汉书》较之《史》《汉》,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篇类传,这七篇类传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体现在:立传数量与种类具有涵盖东汉朝野人物的全面性;传主选择以传主所处时代的公论作为标准;写法上多用附载法,且能类从中犹见“细意”,从而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全面反映人物情况.此外,七篇类传对前继承了《史记》传统,对后又完善了类传体例,其立传标准又受到了范晔“耻作文士”的主观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这种曲笔塑人的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名虽“列传”,实乃杂文──读《史记·伯夷列传》刘洪仁《史记·伯夷列传》是一篇比较特殊的文章。它位居七十列传之首,可它实在没有起到“带头”与示范的作用,而是明显与后面的大多数列传不同:“列传”作为一种人物传记,本应以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为主,可这篇伶记却...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深知“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而本文论及的《史记》人物传记的“同心圆”式结构,便是他独具匠心的精巧布局之一。“同心圆”在几何学中是指同一平面上圆心相重合而半径不同的圆。在此则借指为司马迁构思传记结构的一条规律性笔法。其特征为:人物传记开篇先以精当的素描方法勾勒出传主发迹之初的一段生活轶事或性格特征。细琐小事,生活插曲,看似闲笔。然后,继之以长篇叙写,详言传主一生大是大非,成败荣枯之事。篇首素描即如“同心圆”之内圆。篇中详叙即如“同心圆”之外圆。这二者被司马迁牢牢固定在对传主一生评价的历史圆心上。内圆是外圆性格衍生的基因,外圆则是其性格基因的逻辑延伸。这种富于创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部纪传体正史 ,《史记》除具有史学价值外 ,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颇值得称道的是 ,编撰者司马迁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现给人们的审美观 ,就在很多侧面极大地张扬了其文学性。本文仅就《史记》审美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丑观而加以讨论 ,旨在加深对《史记》及司马迁的了解。一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美只有一种 ,即宣示真实的美。”当“真”的具体存在形式被人的能动创造活动所掌握时 ,它便具有了美的意义。《史记》以“真”为基本审美框架 ,其美的意蕴集中地体现在其“实录”精神上。班固在评论《史记》时将“实录”定义为 :“善…  相似文献   

10.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他对于天人关系的个人探索。他注意到天的意志与人的意志有相分裂的一面,叉特别重视人的精神独立与独特价值,并在《史记》中予以突出,使得《史记》所兼具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具有与古希腊悲剧观念极为相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的“史记论”,多赞同班氏父子对《史记》的批评意见,瑕瑜互见,有得有失。笔者不论其“得”,而只言其“失”,并对其比较概括而笼统的措辞,进行具体阐释,以期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文中多参考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和可永雪师《史记文学成就论说》中的有关精辟见解而有所异同和补充,如对“崇势利”、“羞贫贱”的看法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列仙传》、《神仙传》出于宣扬“神仙实有”的宗教目的,从传记开头、到传文主体、再到最后结局,都有意仿效严谨的《史记》列传体例;而其时间观念的“错乱”、大胆的假托与虚构等,则是受到了《庄子》寓言笔法的影响。二者的结合,开创了早期道教仙传的基本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态度,是一种深切超乎个人爱憎之上的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怀,即是一种从个人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的自我荣辱的命运意识,而升华到以“述往事,思来者”来追求人类普遍命运的态度。这正是司马迁承受苦难的超越精神,他通过《史记》的篇章,造就了一种超卓的悲剧意识,即对生命个体的想有所作为而不能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5.
我们考察汉初120年《史记》中历日的记载,发现有37处与《二十史朔闰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等今用历谱不合,本文以时为序将其列出。汉初120年也是司马迁去世前的120年.涵盖了他的一生和生前约六十年.《史记》的纪年理应可靠。文中揭发出的矛盾应当得到历史、历法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司马迁通过精谋巧构,专辟两卷集中写刘汉朝廷的贵族女性,将其他众多女性附列于别人的列传之中,并善于通过特定环境来塑造女性。《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尽管对女性的描写多数仅涉及片言只语,但司马迁的女性观是爱多于憎,并对每位女性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陆机《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起原作,情感更为复杂深沉,同时一改古诗的质朴而表现出典雅华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史记》人物传记具有非常高超的艺术成就,在介绍人物出场时,作者采取了不同的出场艺术描写方法,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一幕幕历史画面,将人物出场的艺术手法与人物性格、命运,甚至结局等相互映照,并在论赞中画龙点睛,巧妙地构成了“随物赋形,首尾相应”的逻辑关系,在看似松散的历史故事叙述中,表现出了前呼后应、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一直为人诟病。其立论标准,分别基于史料采集与史传编著两个视角。但是,就前者而言,唐修《晋书》取材《世说》,恰恰不是“做错”而是“做对”了;就后者而言,它却是做得“不够”、“不好”。究其原因,在于“诠次旧闻”有余,“裁成义类”不足,因而见事不见人,有史而无传。作为“史家极则”,“传以志人”,必须传人传神,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以其成功与不足,为后世留下了双重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六朝事迹编类》是南宋张敦颐编纂的一部私家史地著作,全书分十四门。其书取《吴志》、《晋书》及宋、齐而下史传并与当时之碑刻记载相参订而成,征引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百余首诗文以及不少金石文献和里俗轶闻,校考了“《图经》、《实录》”的脱讹,在史料保存、史料辑佚、史实考证方法方面有很大价值,也体现出作者的一些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