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教好数学?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其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对这些教学问题必然有一些思考,同时伴随几多疑惑.所幸读到陈柏良老师著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它以"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回答了中学数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对数学课堂教学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效能的因素很多。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厘清"教(学)什么""为什么要教(学)""怎么教(学)、为什么这样教(学)""教(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等基本问题,这样才能为一堂高效能好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数学难学"、"数学难懂"、"数学没趣"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出的"呐喊"!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是不是教师教的结果呢?或者说教师为此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也在"申辩":"怎么讲,学生也都不会,(真笨)"、"一道题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做,(真蠢)"、"数学真难教啊".的确,要想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回答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过,通过我们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考察和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教师的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主要表现在教师教的策略上.另外通过我们对教师的访谈也发现,教师们缺乏对"教学策略"一词的思考和使用,不多的教师能够说出3个以上的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甚至于,"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在弄明白是怎样的同时,自己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6.
"学校里有数学这门学科,书包里有数学这本书."这是很多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完全将数学与生活区分开来.教数学这么多年,发现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将数学运用得得心应手,但是一做数学题就什么都不会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没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你别以为数学一定就是和学校难以割舍的,数学呀,它悄悄掩藏在我们生活中,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哲学常被称为"玄学".中学哲学教学中经常尴尬地际遇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哲学、学哲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须追溯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只有了解了哲学的本质、它与其他科学的区别,我们才能把握哲学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阶段,我们常感叹:初中生难教,初中数学更难教!有教师说:"我做了几十年老师,教了几十年数学,过去是越教越顺手,现在是越教越难教,差生很多!"现在,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大有蔓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数学学困生呢?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样转化他们呢?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对数学不感兴趣及缺乏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就对数学失去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教学呼唤数学观假设某天你在走进数学课堂之前,突然遇到一些学生(或学生们的家长),他们向作为数学教师的你提出了类似如下的一些问题,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那么,你准备如何应对?或许你认为,这不过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大可不必回答.那么,对诸如"数轴"、"有理数"、"合并同类型"、"方程"等具体的课程内容,你准备如何进行教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0期)讨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教语文?"一个"教"字,曾让我们倍感亲切并体味了不尽的荣耀和尊敬,但今天却是这样刺目.我们有资格"教"吗?一个老师只有"教",够吗?想到"担任语文教学"、"做语文教师"时,又觉得"资格"不妥了."资格"似乎是一个客观标准,于是干脆谈一下语文教师最需要什么吧.  相似文献   

11.
带着问题读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从每年所听的180多节随堂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85%以上.这些课遵循这样一个通行模式:教师在要求学生当堂默读或朗读前,总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两到三个思考题,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读完全文;当读书结束后,教师开始针对思考题提问,学生根据要求回答.如教<丑小鸭>一课,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这个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打击?在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怎样的?3.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山中访友>,教师设计的读前问题是这样的: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两题来自教材后的练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校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鉴于此文章作者认为高等数学教师应深思"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三个基本问题,并指出,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加大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常思常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靠的是课堂教学,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有力保障。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怎样才能做出一课好的教学设计?从2013年第3期开始,本刊"本期策划"栏目重点  相似文献   

14.
<平均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时,一位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含义后,出示了这样一幅"分糖图". 师:根据你的理解,图中哪些分法属于"平均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高一学年结束前本校对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问题之一是:高一学习中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问题之二是:高一学习中你感到较困难的学科是什么?28 47%的学生回答喜欢数学,76 33%的学生回答感到困难的学科是数学.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好数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近读人教社中数室主任章建跃博士的文章《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收获颇丰,甚有同感,特别是他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受益匪浅."理解数学"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理解学生"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理解教学"则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三者兼顾,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题中之意,这也与第十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解题教学是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提高解题教学的认知价值,教师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三个问题.解题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发展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水平.数学解题要教寻找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要教反思总结和提升,教解题中的数学认知活动.数学解题的合理教法是:(1)选择和开发适当的样例和练习;(2)设计适当的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活动;(3)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让儿童走进数学"的内涵1."让儿童走进数学"提出的背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儿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和儿童应该怎么学习数学。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数学很重要,对儿童的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是涉及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儿童怎么来学习数学,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基于儿童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怎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心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不管普高或是职高,为什么数学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难道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解决几道所谓的"生活实际题"?它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的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理论性、逻辑性这么强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