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歌苓是当代中国移民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边缘人物形象,对我国的当代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就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美新移民作家有许多相似经历与共性特征,虽已移民他国,但他们笔下书写的人、事往往不离故土,严歌苓、查建英就常常执着于对本土的书写。严歌苓的本土书写表现出了作家的一种批判勇气与力量,而查建英的本土书写则更多地体现为作家对历史困境的揭示。总体而言,严歌苓与查建英的本土书写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将女性追寻个体自由与主体性解放的人生意义这一主题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出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类型学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分析方法,通过梳理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群"中各个系列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推导出严歌苓追求(建构)文化身份的演变进程,以阐明严歌苓作为女性作家和新移民作家重构文化身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4,(21):159-160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台港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江少川先生的新著《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日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该书访问的作家横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其中有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福克纳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哈金,被陈瑞琳誉为海外华文文学“三驾马车”的女作家严歌苓、张翎、虹影,及陈谦、施雨、苏炜、陈瑞琳等30位作家,全书46万字,几乎囊进了目前在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海外新移民作家,无论从广度或深度而言,都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唯一的一部集中对新移民作家的访谈录,为海内外读者打开了一扇新异的窗口,别具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6.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红罗裙》和《约会》为我们了解新移民女性的这种尴尬无言的生存境遇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是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善于通过对女性世界的描摹和关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意识、各自不同的现实欲望,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我们深切体验到了严歌苓对女性独特的怀想方式以及对女性内涵、文化意味挖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是一位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热切关注新移民的生存境况的作家。在审视新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坎坷境遇和多舛命运的过程中,严歌苓更倾向于边缘化女性类群的抒写。本文从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的边缘人生出发,结合严歌苓的异域生活经历对扶桑这个女性形象进行诠释,由扶桑的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特有的姿态,探索边缘女性内在的特质与心理,从而探求边缘处境下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生命感悟,去关注这样一批容易被社会所忽略的弱势群体——边缘人,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试将眼光投向于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群,以期较为全面地分析总结作家笔下的"边缘人"形象,从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探究严歌苓进行边缘人书写的缘由,进一步探讨其边缘人形象独有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是当代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关于美国移民故事的书写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移民小说中,严歌苓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美国形象,在对美国“他者”形象的观照中,折射出“自我”的形象。严歌苓站在移民的边缘立场上,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感恬,来关注东西两种异质文明之间的相遇、碰撞和交流,通过对美国异域体验下的独特感受、文化差异下的他者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自我和他者的认识,展示出对自我和他者共同规范之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扶桑》体现了移民身份带给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认同焦虑,及由此引起的对Fantasy的关注和书写。面对身份的焦虑和困惑,身处边缘的严歌苓放弃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一个绝对的归属,进而选择寄居于文学这个超越文化藩篱的归属,并以她独具风格的写作,将个体、民族特质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边缘的身份会引起对异质文化各种经不起现实考验的Fantasy。严歌苓运用新移民文学的创作验证、思考这些Fantasy和Fantasy破灭后对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新移民小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王泉认为新移民小说对“混沌”境界的向往及对流浪主题的执著书写,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神秘主义色彩。曾庆江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新移民小说的成功。欧阳梦解读了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对新移民小说的关注与评论。  相似文献   

13.
新移民小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王泉认为新移民小说对“混沌”境界的向往及对流浪主题的执著书写,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神秘主义色彩。曾庆江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新移民小说的成功。欧阳梦解读了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对新移民小说的关注与评论。  相似文献   

14.
新移民小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王泉认为新移民小说对“混沌”境界的向往及对流浪主题的执著书写,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神秘主义色彩。曾庆江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新移民小说的成功。欧阳梦解读了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对新移民小说的关注与评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新时期小说作品和作家创作心理、创作过程,认为无不契入儒文化精神的特质。儒文化和作家自我意识的互补照映,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新儒学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是北美华文文学新近崛起的重要作家,本文以其短篇集《海那边》和长篇小说《人寰》为例讨论其作品复杂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作为当下北美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其小说《扶桑》呈现出多元丰盈的叙事美感,如人称交叉的复合叙事、现代拼贴式叙事、时间化的叙事结构等特征,文章力图从叙事学角度深入解读《扶桑》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作为新移民文学的领军人物,海外移民的身份和自由穿梭的空间距离使她更理性、更冷静地审视东西文化,其作品一方面对异域的西方文化进行审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故国文化的依恋与反思。这种在异域与本土之间游走的状态体现了她对文化的双向审视态度。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严歌苓是在南昌大学举行的"首届新移民文学国际研讨会"期间,其时是2014年11月中旬,这离我开始关注并研究她已有整十年时间。已经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严歌苓,看上去依然是一副清纯模样:大大的眼睛,苗条的身段,及肩的头发松松地自然披散,白白的脸庞,深蓝色的连衣裙,浅色的中长外套,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