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2.
围棋死活题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3.
清朝中叶,乾隆皇帝下令纪昀等纂修《四库全书》,并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古籍提要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这部《总目》共200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3461种,73909巷以及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6793种,93550卷。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而且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对后世学术思想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它的目录体系,对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目录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他才华横溢,极善对句,天地万物、古今涛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关于纪晓岚和乾隆皇帝的故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一部丛书,是中国历史上丛书之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对我国乾隆以前古籍的一次大清理,既是一件学术史上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桩影响久远的大事,对清代乃至后人的目录、校勘、辑佚、丛书的编纂、刻书事业的兴盛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以及在成书以后,围绕全书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全库全书总目》是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目录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提要书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纪昀等编纂。在编纂…  相似文献   

6.
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文化常识题考了有关《四库全书》的知识。这里就有关《四库全书》和经、史、子、集的常识作些介绍。《四库全书》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令修纂的。由皇六子多罗傎亲王永瑢为主编,翰林  相似文献   

7.
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复校是校勘工作的重要环节。乾隆皇帝多次颁发谕旨,制定了复校政策,严格监督复校工作,加强对办理人员的管理,从而保证了《四库全书》复校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纂结集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馆编纂,历时十年而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参与《四库全书》编纂工作的人,大都是清乾隆时代杰出的人才,纪晓岚、姚鼐、周永年、程晋芳等一批学识渊博的大师均参与了编纂,而且总纂官由才华横溢的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分类为:经部: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孝经、春秋、乐经、小学、四书、五经总义等十类。史部:收录历史著作,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在经部的类目设置、类目名称、类目顺序方面均存在有差异。这些书目的差异是由于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编纂的不同时期对图书性质理解的差异,或因图书使用的差异而形成的。通过分类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看到四库图书分类在不断进行调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缮校是持续时间最为长久、花费人力物力最为巨大的工作。乾隆皇帝对此多次颁发谕旨,制订了各种政策,在缮录工作方面钦定抄录书籍的取舍标准,制定誊录的选择方法,谕令续缮江浙三阁全书;在校订方面严加监督,亲自翻阅进呈书籍进行校订,制订罚俸措施,谕令惩罚皇子。正是在乾隆皇帝的指挥之下,《四库全书》缮录和校订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刘伟红 《函授教育》2002,(5):106-107
本文在简要地介绍《四库全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地探讨了为编纂《四库全书》而进行的征书活动及当时的禁书情形。  相似文献   

13.
谈《四库全书》及其征集与禁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简要地介绍《四库全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为编纂《四库全书》而进行的征书活动及当进的禁书情形。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现代语文》2007,(8):127-128
《四库全书》的编纂,从清朝政府乾隆二十七年(1772)开始,历时10年.在纂修期间,馆臣分别为每书撰写《提要》,并把这些《提要》放在各书前,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由于文字多疏误,为后世诟病。清代张之洞即在《潘侍郎藤阴书室勘书图歌图为无锡秦谊亭作》诗中有“乾隆四库求遗书,微闻写官多鲁鱼”之句,隐含讥评。近年新版的《辞源》《辞海》“四库全书”条,更进而判定《四库全书》纂辑的动因为“寓禁于征”,“宣扬有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图书”,因此,“命馆臣恣意篡改”。 七、八年来,笔者因参与《全宋诗》编纂工作,接触过《四库全书》中几乎全部宋人别集中的诗歌部分及有关资料。曾陆续发表过《由宋人别集浅论四库全书》、《是稽古右文还是寓禁于征——析四库全书纂辑动因》、《四库馆臣改动底本的原因及其实例》等多篇文字,以具体切实的材料,论证《四库全书》纂辑伊始,对原书是相当忠实的。大量的篡改(包括挖改、换页),基本上发生在成书以后。而且即使多所改动,除因避清代时讳外,四库中极大部分的宋人别集,还是改正多于改误。因此新版《辞源》《辞海》对《四库全书》的评价,是偏颇的,不科学、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6.
叩访文溯阁     
在沈阳住了二十余年,故宫也去了多次,但始终未得亲近文溯阁。史载文溯阁建成于1782年,当年,乾隆皇帝就将《四库全书》第二分书运来文溯阁庋藏。从此,文溯阁《四库全书》即走上了一条最为磨难也最为幸运的历程。盛世尊书,谁不想一睹《四库全书》的尊容?然而神州大地上又有几个这样的幸运着?作为一个文溯阁所  相似文献   

17.
于敏中是乾隆朝较有影响的首席汉族军机大臣,参与朝廷军政要务,因其稳重、谨慎、办事干练,精通满、汉文,且文才过人,“拟为诏旨,纤悉周详,曲当无遗”;担任修《四库全书》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总裁等要职。在组织编纂官方文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诗文“皆自成家”,有“文章深厚,诗律闺壮”的特点,并承担编辑乾隆皇帝的诗作的重任。因其在军机处任职20年“自始至终,勤劳弗替,相机拟谕,厥功茂焉”,而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  相似文献   

18.
张学军先生《周永年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一文,对周永年在《四库全书》编纂中的贡献作了全面总结。但周永年入四库馆的时间为乾隆三十八年,而非乾隆四十年。其所辑《永乐大典》佚书目前可确定者仅有《周官新义》、《周易口诀义》、《易说》、《老子注》、《金楼子》、《公是集》、《彭城集》、《浮溪集》、《斜川集》九种。  相似文献   

19.
明成化年间编纂的《河南总志》与《山西通志》,是我国较早编出的省志。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修的《明史·艺文志》对《成化河南总志》著录为:“胡堙;《河南总志》十九卷。”乾隆年间编辑的《四库全书》,不唯没有收录该志,却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雍正河南通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对历代学者给小学所划定的范围作了评判,并且对小学分为文字、训诂、音韵三方面的时间作了定位。然而由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的学者受到当时盛行的朴学影响,崇尚东汉古文经学,反对宋明理学,使得他们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中对小学所作的评判和分类时间的定位都有所偏颇。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小学类序》中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所存在的错误一一进行了说明和指正,全文条分缕析,论据充分,辨证有力,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