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随着全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倡导各大院校积极实施学科教学体验式教学,因此,高中数学实施体验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开展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即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同时它是一种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比较吃力,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对数学学习反感的现象,部分学生慢慢地产生了对数学学习放弃的态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指  相似文献   

2.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一时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出现数学考试不及格,导致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对此谈谈造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学期我在高一数学教学中遇到这样一类问题:许多初中数学学科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并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有的甚至由此丧失学习的信心。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没有真正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相似文献   

4.
闫小玲 《考试周刊》2013,(14):67-67
<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是高一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高一数学时,会发现高中数学与初中教学在教材及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差别,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应,有的甚至出现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等情况。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做如下初探,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教学内容,但也是较难科目之一,知识概念具有抽象性特点,学习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若学生不具有相应数学思维能力,便难以透彻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甚至会出现学习障碍,对高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适应以数学观点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具有抽象、复杂、严格、灵活四大特点.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很多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前几年,不少学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合格率.现在高中搞会考制,上述问题引起了各校足够的重视.本文对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谈谈造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侯作云 《成才之路》2009,(34):I0013-I0013
有些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学后,不适应高一级学校的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下面本文就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及相应的学习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数学作为学生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在高考分数中占比较高.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能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其引入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数学建模、数学解题、数学思维方面帮助学生拓展相应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体现出数学文化的教学价值.文章对数学文化教学的背景意义、价值进行了分析,又提出了数学文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崔成子 《考试周刊》2009,(42):84-84
在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历中,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成绩还不错.但是在升入高一以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有的学生下滑非常严重,导致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千万不能有急躁情绪,要对这些现象的实质进行认真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尤其是西部地区)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而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仍沿用过去的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往往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因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成为当前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学数学也有畏难情绪,数学成绩呈下降趋势。这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施加影响。我认为初中是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直是教师的教学难题,而数学教学却恰恰能满足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如何将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到课堂上,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生活这个问题,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解析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提出若干教学方式以帮助高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课堂,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数学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刘芬  刘鸣 《黑河教育》2010,(3):22-22
很多学生从初中升人高中后,感很难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甚至有些初中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为此而苦恼。尤其是高一上半学期,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之处的分析,谈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戚兴龙 《考试周刊》2011,(54):86-87
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环境和心理的变化,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呢?本文作者认为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宝藏,使知识作为一种馈赠给学生的礼物,而不是作为一种学生需要承担的重压或者负担出现。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忽视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将学习变成一种枯燥呆板的活动,无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数学文化的落实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文对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在初中是数学学习的佼佼者,但进入高一却落伍了,学生成绩出现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地研究相应策略.笔者对本校近几年入学新生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就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因素以及我的教学对策介绍如下,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吴灵捷 《考试周刊》2009,(15):55-56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理解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数学理解又以数学概念理解为前提和基础。而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不断涌现的密集而又抽象的数学概念,给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理解负担。本文作者旨在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影响学生数学概念理解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学生数学概念理解的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应当而且必须祛除"花哨的外衣",回归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本真上来."为学生的思维而教"应当成为每一位高中数学教育者的自觉追求.由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数学之思"应当是考量高中数学教学的效度哲学.由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显化数学的思想,留足学生数学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运思".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过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构建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20.
马东 《考试周刊》2010,(42):87-88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知识的编排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与初中数学课程安排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在数学学习上一直找不到方向,所以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教材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