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往往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样,彻底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学会营造“激情课堂”,  相似文献   

3.
综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将充满人性之类 ,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杨东平语 )今天 ,在创新教育改革中 ,语文教学应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我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轻”、“重”关系。第一 ,重学法 ,轻教法。老师不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而是学生的先学者。课堂上 ,应以年长的学者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简单容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语文应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学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最根本的东西在于其审美性。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同老教材的区别之一,在于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走出片面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而凸现其审美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找回那失落的精神家园。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充满诗情画意人文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之学、技巧之学,甚至变成应试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学甚至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法。其主要表现有: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笼统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文本所提供的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题的范本,进行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类美好情感、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阅读技巧之学,变成了僵化繁琐的解题技巧训练。过分注重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的东西,过分注重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结构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杨尔平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语文应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学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最根本的东西在于其审美性。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同老教材的区别之一。在于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造成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的技艺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整体风格;重视朗读:挖掘文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造成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的技艺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整体上把握好文章的基本风格;重视朗读,创设意境;挖掘文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1.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推翻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区惠琴 《师道》2002,(4):32-34
语文教育绝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更应该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张翼健《语文教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弊病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而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知识在本应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杨东平《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悲哀,我陷入了苦苦的思考我认为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有二:一是语文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血肉。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什么是“快乐”?我认为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学科,症结在于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参加各类语文训练,教师很少引导他们用心感悟语文之美。而要领略语文之美,就要借助于语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之美,从而愿学、乐学,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其乐融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崔峦同志也说:“训练的观点,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为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8.
覃娟 《成才之路》2013,(24):9-9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教育,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把最具趣味性、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语文变成乏味枯燥的知识之学,甚至是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会精彩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8)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