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全十美的东西,世上是没有的。“缺憾”就是生活,具有永远的魅力;“缺憾”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教育因“缺憾”而变得生动、精彩、丰富。遭遇几次不同的“难堪”,也可以说是“缺憾”,这些“缺憾”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精彩的感悟。一、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在一次生物课上,我让学生即兴发言来提问老师。因为学生的提问超过了书本、超过了我所了解的范围,结果有几个学生的问题,我自己也不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当时,心中第一感觉就是在学生面前“丢了脸”,没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但是,我转念一想:“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吗?”于…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写作中,除了“毕恭毕敬”的学术类论文外,教育叙事,也就是教育故事写作日趋流行。这类文章的大致模样也是通过叙述一两个“教育故事”或者列举几个“教育案例”,从中阐述一定的教育理论,传递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暂且可以把这样的文章称为“教育美文”。但是,不少教育美文中的学生大多先是如何地顽劣不训,曾经历过多少次教育就是不见效果,可经过了作者或文章中的“老师”的一个“传神的眼神”,一句“会意的妙语”,一个“巧妙的教育行为”,学生就即刻发生巨变,变成一个“再也不犯错误的好学生了”。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确实引…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彻这一思想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求我们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求我们以“无错原则”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却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篇文章中 ,只就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生命及其特点、生命教育的涵义等问题做了讨论。现再对生命教育的目的、内容、意义等问题作些探索。一、生命教育的目的(一 )生命教育目的的几种说法关于生命教育的目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表述。现仅摘引几种说法如下 :1、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 ,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 ,“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 ( [台湾 ]吴清基 )2、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 :其最基础的目标是 ,“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第二阶层目标是 ,“在增进发展生涯” ;最高目标是 ,“促…  相似文献   

5.
在做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每当接过一个新的班级,班中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学生,所谓“特殊”的学生,就是班级中性格粗暴,容易冲动、任性、打架斗殴,或撒谎、偷窃,或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给班级造成一定的混乱。对于这类“特殊”学生如何教育、引导呢?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采取如下几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这种被动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变“教”为“导”一种教育,如果它没有刻意地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那么它就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缺陷的教育;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如果他没有学会怎样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便带有致命性的不足。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学习作准备,教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教育机构和每个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  相似文献   

7.
詹迪威 《班主任》2014,(2):47-48
据“知情人”报料,近期班里不少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不能自拔。于是,一轮关于沉迷手机有害论的“狂轰滥炸”开始了。在抓了几个“现行”、收缴了几个“警惕性不高”学生的手机、约谈了几个“老朋友”后,情况依然没改变多少。相反,学生的警惕性更高了,使用手机更隐蔽了,甚至有学生将寝室卫生间窗户用厚布蒙上通宵“夜读”!带着身心俱疲的挫败感,我上网、看杂志,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终于,“同伴教育”四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我决定——让手机阅读“热”起来。  相似文献   

8.
魏书生热爱教育、钻研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级教师”等许多荣誉称号,他被誉为“穿西装的孔子”、“中国当代教育家”。他出版了几十本教育专著,本本畅销;他到海内外演讲几百场次,处处轰动;他教过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9.
“爱”的教育是对孩子心性及行为认知的一种引导,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拥有一颗爱心。针对当前幼儿园“爱”的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提高“爱”的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要注重环境创设,让学生时时刻刻观摩“立德”;开展主题游戏,时时刻刻进行“启智”;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时时刻刻体会“陪伴”。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尊严”,才会有“自尊心”。而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个性化: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新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个性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1.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育个性化。教育个性化的提出,并非偶然,其作为教育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回顾整个教育历程,不难看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以私塾、书院及家庭教师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所有的学生被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书呆子”式的文弱书生形象,考试手段则为陈旧的“八股文”式的标准答案,学生除了背诵“四书五经”,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远离社会实践,学生几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做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每当接过一个新的班级,班中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学生,所谓“特殊”的学生,就是班级中性格粗暴,容易冲动、任性、打架斗殴,或撒谎、偷窃,或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给班级造成一定的混乱。对于这类“特殊”学生如何教育、引导呢?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采取如下几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关心学生,这是实现“学会关心”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论述“学会关心”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会关心学生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教不动”原因探析“教不动”是困扰一年级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深入课堂后,我发现教不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教学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由于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学生入学后不能适应40分钟一节课的“规矩”,坐不住,虽然教师“软硬兼施”,但仍有不少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的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辨”,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作秀之嫌。  相似文献   

17.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要注意处理好“技”与“德”、“器”与“道”、“知”与“识”的几对关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社会之窗的开启,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省时、轻负、高效”观念推动着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我们认为该观念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二是给教育教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如何树立“省时、轻负、高效”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工作的又一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取得一定成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省时、轻负、高效”,推动素质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一、在课堂教学几个环节中“激活”1.在课堂引入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激活”学生兴趣、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开展“STS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把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落实到位,必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为依据,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与物理教学同步的“STS教育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