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理文化》2013,(1):57-57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  相似文献   

2.
《大理文化》2012,(12):57-57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幸福感悟,幸福  相似文献   

3.
《大理文化》2012,(11):55-55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幸福感悟,幸福期盼,幸福愿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着力  相似文献   

4.
"自我"以一种感觉状态的方式存在,它是意识对自身产生于交流生活的某种思想或者思想体系的认识和感觉.自我的观念永远是对个人生活中特殊的或有差异的方面的一种意识.人是活生生的人、复杂的人,"自我"也就是多元的立体的自我."自我"的最大特点就是凡事总喜欢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把个人作为处理一切事务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唐诗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其华美的篇章久为人们所喜爱、传颂,但是,跨越289年的时空岁月、五万首的庞大数量也使普通人望洋兴叹。而大量的名篇赏析和精深的著作不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感觉过于艰深。在人们心中,唐诗是绮丽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对其只能留下“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怅惘。能否有一种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的著作将唐诗亘古不衰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全面领略唐诗的风采?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堪当此任。  相似文献   

6.
赵珩 《世界文化》2011,(9):40-41
生活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一种时代变迁和生活节奏的演进,同时也可以见出一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追求以及审美的价值取向。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小物件,随着时过境迁也会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甚至渐渐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手帕大概就是其中之一吧。  相似文献   

7.
“我一次又一次地设想,人们或许认为我的作品不公正、丑陋或可恶,”78岁的伊莱亚·卡赞在他自传的结尾这样伤感地写道,“有些地方也很粗俗。”那么,好吧,既然人们提到了它……但到此时要为作品进行坦率的、“诚实才是上策”的答辩已为时过晚。那些完全赞同作家自我评论的人们已经喃喃自语地偷偷溜出观众席。至于那些仍然守着座位不放的人,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唯一有价值的生活就是经过检验的生活”这句古谚的提法仍然是真实的,那么,推而论之,也许在20世纪的美国,唯一值得检验的生活就是轻率的生活方式。然而,卡赞所实行的大行不顾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4,(4):35-37
她的脸上有一种神秘而典雅的感觉。我说的就是波伏瓦。一个作家、哲学家,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有着“高雅的外貌”,她是“最美的存在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中美动画文化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动画既是一门时尚艺术,又是一种流行化。动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何绵山 《寻根》2007,(4):21-27
谚语是汉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源自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人们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谚语的表达,虽  相似文献   

11.
大凡艺术家,都给人童心未泯的感觉,也许那是他对生活保持敏锐感觉的一种方式。北京京剧院作曲朱绍玉总是带着一张笑脸,一副待人诚恳的憨厚样,这是他的人品;实际上谈起音乐创作,他的感觉灵敏,反应极快,创作力旺盛。他语言犀利,出言快捷,而且常常正话反说,非常“到位”。他有时简单的像个儿童,  相似文献   

12.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黑夜过去了就是黎明即便没有太阳。天也会亮风雨过后有时还是风雨就像陷阱开始打烊火坑就忙着开张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从一片海洋到另一片海洋整体与局部的交响,是一种释放伤口的花朵一旦绽开依然会剧烈疼痛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许多人希望用艺术大师的作品装点自己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在有“艺术之乡”之称的欧洲,艺术品几乎是一种衡量个人修养甚至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艺术品租赁公司便应运而生。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艺术品咨询公司,就是欧洲最大的一家艺术品租赁机构,他们的业务就是专门从事各种档次的艺术品的租赁,从数千英镑一幅的油画到世界级大师的顶级作品,均可以从该公司租赁到。由于看准了市场,准确地把握住了人们的需求,该公司开张后生意十分红火。正如该公司艺术部主任安德鲁·哈特欣森所说:“欧洲许多艺术品的…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的一天让我们看一看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写作生活中的一天吧。这一天就是他那千千万万个创作日的缩影。晚八时。人们早已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了他  相似文献   

15.
后人往往把从前的作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作品光芒万丈而生活却平淡无奇;另一种是作家的生活比起作品来更加引起人们的兴味。以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们为例,安德烈·纪德便是后一种类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1998年的最后一大,人忽然有了一种岁末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是不是仅仅由“岁末”二字引起?如果日历上不标明今天是12月31日,这一天又与别的任何一天有什么区别?而且,“12月31日”或“岁末”,是否对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这种说也说不明白的感觉,我想,这恐怕就是我进入你的“精神生态”问题的一个入口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民俗史研究领域里 ,龙崇拜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龙崇拜的起源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仅就起源问题而言 ,从 2 0世纪以来已经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文章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提出了数十种观点。尽管讨论异常热烈 ,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于这些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观点 ,我们越看越糊涂 ,越看越失望。然而 ,我们最近仔细品读《中国崇龙习俗》(吉成名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7月出版 )一书 ,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来自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学术意境。首先 ,作者为我们…  相似文献   

18.
数字遗产新困惑 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虚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除了银行的存款,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了一种新的财产——个人数据,包括其中存放的家庭相册、文件、信函以及视频。与其他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样,一旦离开人世,逝者的数字遗产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刘昕蓉 《世界文化》2010,(12):F0002-F0002
<正>据说人的大脑中具有两种射线,一种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种却不容易脱离自行判断。多变和不定,已经成为必然的生活状态,甚至很多学科和科技的发明,就是为了避免我们的生活处于相对的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20.
张颖 《世界文化》2003,(2):27-28
“好几次,我都快死了。无法呼吸,感觉自己进入到一条布满白光的隧道。”伊丽莎白·泰勒说,“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我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感觉很惊险。所以,当我每天早晨能够呼吸着醒来,看见不同的颜色,闻到不同的气味,尝试不同的味道时,我非常感激生命。我在另一种不同的层面上欣赏生活中的一切。” 伊丽莎白·泰勒是好莱坞头号幸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