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琪 《天津教育》2006,(9):12-13
“进一阶,更望一阶,仕途岂有止境?”由于校长按行政级别定级,校长们也融入“官场”,有了官场的处级、地级、部级之类的待遇,这就使得本来关系简单的学校亦复杂起来,变得有些不像学校,进而校长们也有了政绩之类的说法。结果,有些校长少问学问,只识级别,久而久之,教育和校园也变味了,校长们也在思量,下一届能否再晋升一级?大家知道,学校应该是一个学术组织,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不应该归入“政绩”考核的范围,应以学术、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功能与特点来衡量。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习惯用“三好”来衡量优秀学生。其实,对校长来说,也同样可用“三好”来衡量。笔者认为,做校长就要努力做一名三好校长。那么,何谓校长“三好”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办学体制决定了学校校长多是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任命、安排在学校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校长作为党与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级领导者,像其他行政领导干部一样都是群众眼里的“官”。在学校里做教师必须有成绩,当校长就必须有政绩,用“政绩”考核身为领导干部的校长是理所当然的。政绩是领导干部为政的成绩,干事的业绩。“为官一任”能否“造福一方”,不仅是我国历代百姓评说官吏优劣的标准,更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考察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通讯》2010,(3):20-21,61
原先的校门可以并排走4辆车.进了校门首先要上一座桥,桥下是流水、池塘,很有诗意.与校园的环境也很协调.根本没必要重建。那么常平中学校长为何义无反顾地推行“校门”改革呢?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常平中学校长显然是“领会”了这句话的深意.为官一任,不留下点政绩怎么行?更何况,这样的政绩工程又无须自己掏钱,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报》社曾邀请了几位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教育管理专业的博士生们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饶有趣味的小辩论,辩论主题为“当前校长权力够不够大?”校长方的观点是“当前校长权力不够大”,而博士生方的观点是“当前校长权力过大”。博士生方倾向于用政策法规的理论解释来论证对校长权力限制明显不够,而校长方倾向于用管理实践中校长权力受制的种种困境来论证己方观点。当时双方唇枪舌战,锋芒相向,互不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习惯用“三好”来衡量优秀学生。其实,对校长来说,也同样可用“三好”来衡量。笔者认为,做校长就要努力做一名三好校长。那么,何谓校长“三好”呢?一曰业务精。毋庸讳言,校长理应业务精湛!这是做一名优秀校长的基本前提。首先,校长应专业知识过硬,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行领导内行,充分发挥校长“领头雁”作用。其次,校长应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特别是,专业知识原本不很优秀的校长,更需注意这一点。笔者是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0余年的“老”教师,耳闻目睹和共事过的校长不胜枚举。仔细回味,不难发现,有…  相似文献   

7.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 “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谢文英 《成才之路》2013,(28):73-74
这些年,教育一直处在改革阶段。每一位教育人,都经历了“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希望、追求、焦躁、困惑……始终在寻觅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吗?难以言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短短四个字回应了人们心中久存的诸多问题——“德育为先”。上海特级校长余会斌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改革怎么推进,口号怎么翻新,基本的教育元素永不过时——育人为先”。我担任校长工作时逢九年,这九年来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校天天抓德育,德育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抓好德育?  相似文献   

9.
【阅读格言】 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防止我们作恶,指引我们从善。因此,博览群书是青年学生们最聪明的行为。 【语篇导读】 这是一篇关于“金钱与人生”的评论性文章。人们之间融洽的关系究竟该用什么来检验?是否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相似文献   

10.
林玉甫 《河南教育》2006,(9S):22-22
如何衡量中心校校长驾驭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镇平县教体局的做法是:举办校长论坛.开展擂台大比武,让校长借助平台一展风采。近日,镇平县举办了第三届校长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22位乡镇中心校校长从校长素质与学校管理、思路创新与教育精神、师资培训与课程改革等方面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起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作用。为了提高中心校校长的综合素质,县教体局要求中心校校长必须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走向教学一线,用教学领导教学,用管理引领管理。为此,教体局要求中心校校长每周必须上课或听、评课5节以上,并广泛开展以师带徒活动.每学期至少培养2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以此促进中心校校长成为教学管理上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2013,(3):17-18
“减负提质”背景下,“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这一朴素命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然而,什么样的校长才算好校长?怎样才能炼成好校长?需要一个标准来评估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在其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感悟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我当时20岁,上衣胸袋里塞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来到学校,要谒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我说着,并向她出示聘书。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看到我就蹙眉。“教育部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是“校长之魂”。校长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往往习惯于用高考升学率来评价教育质量,并把它做为考查教育系统干部政绩的标准;同样,校长衡量教师工作,往往也是看班级的考试成绩,而这些又往往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晋升职称、分配住房挂钩。在考试这根魔棒的驱使下,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作为校长,如何来领导师生,靠什么来管理学校?我的体会是,仅仅靠制定几条制度,然后发号施令是领导不好学校的。学校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来领导,靠制度来管理,而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统一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和行为。一、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校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学校就会越办越好。比如帕夫雷什中学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劳动教育”等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办成国际名校的,英国的夏山学校是尼尔的“把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思想实践的结晶,上海七宝中学在“以人为本,人文见…  相似文献   

17.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前进过程中的旗手,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校长角色。 一、校长是教师思想的引领者1.用校长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的思想。首先,校长要有思想;其次,还要让教师理解、认可校长的思想。作为校长要考虑,我这所学校要做些什么?为什么做?如何才能做好?这样的“WHAT-WHY—HOW”构成了一个解释性框架,这个解释性框架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最近常思考两个问题: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喊了几十年,为何仍难以规范?教育均衡发展正在大力推进,可为何择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政绩观陷入了误区。因为教育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教育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判断教育政绩观科学与否。主要看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目标是否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校长,但是,现实无法做到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优秀校长难觅,使人们总是想念那些优秀的校长,又总是期盼优秀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梦想着:“我要是工作在某某校长身边该多好啊!”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优秀校长?笔者认为,培养优秀校长既需要校长“自养”,又需要他人的“异养”,方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来。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校长队伍建设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处在一个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该怎么定位中小学校长的角色?这是教育外部与教育内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自身,都必须重新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