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2.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认真的整理和清算。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清“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而且对我们树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点,恪守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永远不能纯客观地反映事实。因为客观报道也总是含有采编者的主观性。然而,资产阶级新闻界为了欺骗受众,提出“客观报道,坚持对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纯事实报道”的理论,并煞有介事说什么“应该在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新闻报道应该完全摆脱意见或偏见”,仿佛他们的报道完全没有主观性,是纯客观的。他们这种虚伪的理论在我国却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有些新闻学者对此盲目推崇,甚至企图用它来“完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澄清。下面我们从新闻的选材、构思和写作3个环节,来看看客观报道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羊城体育》报的新闻《“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的陆俊诉讼案使体育圈和新闻界的许多人士颇为关注,陆俊最后是胜诉了,新闻界的反映是“总结经验教训”,但同时又觉得新闻报道实在难搞。什么是真实报道?什么是客观报道?为什么要做到客观报道?客观报道能保护...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无疑应当“以新闻为本位”,但是,新闻事实又与传者意见具有多样复杂的联系。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最先明确、系统地阐明了西方新闻界对于新闻事实与意见关系的理解。“客观报道论”就其强调新闻的主要任务是传布事实而不是表示意见,应当不带任何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事实”而言。  相似文献   

7.
这次舆论导向的错误,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新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时起时伏,愈演愈烈。新闻界从理论到实践,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在新闻理论上,党性原则经常被一些人歪曲、否定。他们打着“对人民负责”的旗号,提倡“人民性”。在新闻实践中,党性原则经常被一些人淡化、摒弃。他们在“客观、公正”的幌子下,主张“自由采访”、“自由报道”。  相似文献   

8.
中央一直强调各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借用点哲学知识来探讨新闻规律的问题,和新闻界同仁一起研究讨论。 新闻规律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界传统的说法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体现在新闻的定义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传播。用哲学术语讲,这里本源的东西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传播”是对“事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客观报道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以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番,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有没有新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这个词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没出现过,是我国新闻界某些人的“创造”,指向被报道者收取报酬的广告宣传性新闻,即“收费新闻”。1984年前后,我国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把广告编写成新闻发表以取得广告客户钱的做法,当时叫做“广告新闻”。对此,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1987年11月颁布的《广告管理条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西方新闻学研究分两大派:一是理论派,一是实用派。他们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说法有很大差距。理论派大都是学者、教授,他们在著述中对新闻定义的表述一般比较严谨。如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与我国新闻界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近。理论派的其他说法主要有: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又译白来耶) “新闻是任何及时的事实、意念或意见,它使  相似文献   

14.
两种“客观论”的初步交锋中国的新闻理论书大都指责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是标榜“纯客观”,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当我们翻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写的新闻理论书时,却有了另外的发现。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指出:“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们做出抉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然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力争接近于客观。”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一词的定义很多,我国新闻界通常认可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姑且不论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就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事件)本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失真,新闻报道也就像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但在谈到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时,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表象真实”;一个是“本质真实”。我国的新闻界对“本质真实”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16.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的主题,并引起一定的社 会反响是许多新闻工作 者孜孜以求的。观察近几 年我国和省内一些新闻 精品发现,一个“借”字经 常能出奇制胜。 一、重大主题“借”事 件 新闻是“事”学,善于 把反映重大主题的非事 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 新闻往往能产生新闻精 品。依艾丰的话,“吃老百 姓的饭,想总理的事”、 “生活中找点子,理论上 找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重在发现,但是 必须看到:新闻发现不同 于科学发现,它对客观事 物的规律性的揭示应当而且必须是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客观报道来体现的。新闻界最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认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我们在看到资产阶级从维护自己本阶级利益而不得不改变新闻报道原则的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  相似文献   

19.
“客观报道”本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已有许多研究。由去年甲A足球联赛大连万达对广州松日这一场比赛及其报道而产生的“羊城疑案”,又引起新闻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开始组织“专题讨论”,转载了《新闻界》98年第5期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的商榷文章《客观报道辨析》。这表明我们的新闻学研究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的同时,正在光大学术争鸣的精神,对学术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这不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因此,笔者愿意就“客观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20.
“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这是新闻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述: “我们要确认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头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一种形式”。“新闻是实际上发生的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之口,或新闻记者之手报道出来的,是客观实际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