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Q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实验,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条件控制不当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因此Fe(OH)2白色沉淀的制备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的难点之一.本文采用倾斜法取有H2产生的Fe2+溶液的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将取30%NaOH溶液的滴管深入试管于液面上滴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的效果明显,稳定时间长,操作简便,实验装置简单,试剂种类少,有利于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3.
题目 :(2 0 0 3年理科综合题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 2 沉淀。方法一 :用不含Fe3+ 的FeSO4 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 溶液时还需加入   。(2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 常采用   的方法。(3)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 的NaOH溶液 ,插入FeSO4 溶液液面下 ,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 :在如图装置中 ,用NaOH溶液、铁屑、稀H2 SO4 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 )在试管Ⅱ里加入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化学实验题(第33题)是该卷中赋分最高的一道试题(22分)。a.题目: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①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方法二:在如图1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制备。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②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  相似文献   

5.
1.改革演示实验①改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索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和思维。例如,在讲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教师先讲清楚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0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材中,CuSO_4+2NaOH=Cu(OH)_2↓+Na_2SO_4是一个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这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当 CuSO_4和 NaOH 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时,生成的就是 Cu(OH)_2沉淀。事实上生成的沉淀是不是 Cu(OH)_2呢?北京大学严宣申在《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一书中认为,当 CuSO_4溶液和 NaOH 溶液浓度相同,体积比为2:3混合时,生成的是碱式硫酸铜Cu_4(OH)_6SO_4。胡传生在《化学教育》2004年第5期发  相似文献   

7.
一、Fe~(3 )某些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一)生成沉淀的反应Fe~(3 )能与OH~-、SiO_3~(2-)、PO_4~(3-)等离子发生简单的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1.FeCl_3溶液滴入NaOH溶液或氨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沉淀.Fe~(3 ) 3OH~-=Fe(OH)_3↓  相似文献   

8.
由实验时一次药品浓度错误而想到用Fe(OH)3溶于NaOH的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Fe(OH)2制备实验改进中使用高浓度或固体NaOH会出现白色沉淀更明显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高浓度的NaOH对Fe(OH)3有溶解作用,有利于Fe(OH)2的白色呈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Fe(OH)_2极易被氧化,在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Fe(OH)2。采用何种方法制取的Fe(OH)2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呢?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认为采用下列方法制取较好。[方法一]FeSO4与NaOH溶液反应。a.将蒸馏水在试管内充分加热煮沸,以除去水中溶解的氧。再把蒸馏水分成两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SO4和NaOH固体,并充分搅拌配成溶液。b.向上述Na2SO4溶液中迅速加入苯,并将其放在冷水中冷却以减少苯的挥发。c.用长胶头滴管吸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插入FeSO4溶液中,缓慢挤压胶头滴管,迅速观…  相似文献   

10.
先将100毫升1.5%的NaOH溶液慢慢地倒入75毫升6%的CuSO_4溶液中,不久即有蓝色的Cu(OH)_2沉淀生成。待沉淀完毕后,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上的方法传统教材中Fe(OH)2沉淀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取的。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且实际操作中将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到了液面下(中学化学中惟一的反常实验),但是溶液中有溶解氧,反应体系(开放性的体系)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不断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选修4中引入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师生常常遇到一些难以深入解释的溶解问题.如氨水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该沉淀又能溶于NH4Cl.氨水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但Fe(OH)3却不能溶于NH4Cl溶液.FeS能溶于强酸,但CuS不溶于强酸.CuS能溶于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讲到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时,以CO_2与NaOH及SO_3与Ca(OH)_2溶液反应为例。前一个反应的发生,学生肉眼看不出,而后一个反应中用到的SO_3,一般实验室没有,不能作此实验。为增强教学效果,我补充了“CO_2通入Ca(OH)_2溶液”的实验。并告诉学生从沉淀的生成判断它们之间已发生了反应。前一例,改按如下装置操作,就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CO_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现象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03年理科综合题)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 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03年理科综合题)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二册(2003年版)第165页关于Cu(OH)2氧化乙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5%的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该红色沉淀是Cu2O,它是由反应中生成的Cu(OH)2被乙醛还原产生的:Cu2++2OH-Cu(OH)2↓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对这样一个重要实验,近年来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探究,达成的共识是:①乙醛还原Cu(OH)2的反应需要加热至沸腾;②NaOH要过量。有争议的是:Cu(OH)2是否必须是新制的。以下笔者就“新制C…  相似文献   

17.
题目 向10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滴加350mL0.1mol/L的NaOH溶液,求生成Al(OH)3沉淀的质量。 解法一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从反应过程看,首先生成Al(OH)3沉淀,当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后,过量的NaOH与Al(OH)3反应,使沉淀部分溶解.题目中要求的是剩余部分的Al(OH)3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化学实验中的某些被误读的实验现象进行辨析,如:将铁片插入稀硫酸中表面变黑误认为是金属中的碳露出;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误认为是CuO;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时生成的浅蓝色沉淀误认为是Cu(OH)2;配"新制FeSO4溶液"时将试剂溶于稀硫酸中误认为是防止Fe2+水解;淀粉水解碱化后加碘水未变蓝误认为是淀粉水解完全了。  相似文献   

19.
以Fe-H2O体系E-pH图为依据,从电化学、化学热力学、沉淀溶解平衡等角度进行计算,推导了制备Fe(OH)2的最佳条件。基于计算结果,设计了三个实验,均明显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及其被氧化后生成的Fe(OH)3红棕色沉淀。实验证实,理论计算推导出的实验条件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教学中,改进实验应本着原理不变、实验现象可见度大、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污染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的原则进行。1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有些实验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不能预期观察到明显现象,对该类实验要变着法做,让学生至始至终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Fe(OH)2的制备要让学生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继而又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的现象。但由于Fe(OH)2易被氧化,不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在溶液中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速度较慢。为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可将实验改进如下:将新配的Fe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