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及大型电视直播活动,有许多案例和经验,也有过经典教材和论著,但是《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却没有一个可以照搬的菜谱。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在《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节目中的实践经验,试图通过提出非节目因素的概念,反映电视节目制作本身的不单纯性,以及非节目因素对大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事实,探索新情况下应对新节目因素的办法,期待引发电视人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与台湾TVBS电视台联合采拍制作的20集大型系列移动直播报道《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为例,从演播室设计、演播室与现场、主持人与嘉宾、背景资料、互动式播出的应用等方面,解析直播报道中演播室对节目节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4月18日至5月7日,是值得中华电视传播史铭记的一段非凡时光。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福建东南卫视、电视综合频道、海峡电视台和东南广播公司联合制作的《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节目,在这段时间里由上述电视机构共同联袂播出,它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台湾TVBS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  相似文献   

4.
在节目中熟练并创新运用声、音、画多种电视传播手段,强调前期包装策划,有助于调动观众收看节目的积极性。《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正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作为一大型专题节目,其策划至关重要。它在提炼台湾每个地方的特点、搞好重点报道、提高宣传质量、保证导向正确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顾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大众传媒在其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以传播学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型电视直播系列节目《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通过分析其间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的做法与效果,以期探讨新形势下对台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以下简称《直播台湾》)在两岸新闻交流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大陆电视媒体单一个案来台人数最多(31人)、在台湾停留时间最长(近50天)以及首次全程采取现场直播方式在台湾环岛直播。另外,我相信《直播台湾》也是策划时间最长、方案修改最深入的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和各种观点,更希望通过一个完整立体的视听系统来注视事态连续变化,追寻事件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复合型直播的出现就显得刻不容缓。而最近推出的二十集《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就很出色地体现了这一原理。该节目集中了现场直播和演播室访谈直播两者的传播优势,辅以两岸现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电视传媒的这次合作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就曾经做过关于台湾的全方位专题性报道。时隔四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台湾TVBS电视台,全力打造的20集系列直播节目——《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后者会在前者的基础上做何改进?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很值得谈说的话题。笔者以为,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界有个标准,一部90分钟的好电影,应该有27个兴奋点。这个标准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在电视直播节目中,现场无疑是最大的兴奋点。而通过巧妙的设计,起"导入现场"以及"现场延伸"作用的演播室也一样可以吸引人。本文试以《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的演播室内容设计为例,做一个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能够选取一些典型的台湾文化现象及历史人文景观,深入浅出地进行报道和介绍,通过记者出镜进行的体验式的报道,能够带给观众更直观、更感性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非事件性新闻,"即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性情况、倾向或经验等"①,是进行主题性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节目,是一次成功的非事件性主题新闻报道,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良好的宣传效果。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的五个因素:(一)创意选题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直播台湾》是继2006年《海峡西岸行》之后,两岸联手打造的又一大型电视系列直播节目。节目策划、直播主题、内容编排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受众观,主要表现为凸显受众意识、满足接受期待、体现生命关怀、鼓励受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湖北经视的日常播出中,只有《经视直播》和《经视一锅鲜》和《经视夜总汇》采用的是直播形式,其他节目的播出全部采用的是录播形式,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参与节目的"虚无化",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虚无缥缈,这无形中拉大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参与节目的过程严重滞后于大部分自办节目的播出时段,而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播出中实现直播的常态化。那么,如何来实现日常节目直播的常态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新节目创建、旧节目改版和直播值班制等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07年1月1日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将原有在综合频道播出的《福建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在东南卫视播出的《东南早报》、《东南午报》分别合并为早间节目《早安海西》和午间节目《午间报道》。半年多来,栏目主创人员坚持"主流民生海峡特色"这一栏目定位,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民生新闻新局面,收视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2003年12月29日开办了对台湾广播历史上第一档以台湾青年为听众的全新直播节目《青春在线》。每天13:10~14:00播出。《青春在线》节目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富鲜明的时代气息,内容涵盖了与年轻人有关的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初,作为全国最早进行涉台新闻报道的地方卫视媒体,地处海峡东岸的福建东南卫视推出涉台谈话节目《海峡论坛》,并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和人物专访为主要形式的涉台谈话节目,之后依托于其2008年12月以来在台驻点采访的优势,独创驻台观察员的报道形式,拓展涉台谈话节目空间,创立《海峡新干线》"台北演播室卫星连线"版块和《海峡夜航》栏目,在涉台新闻深度报道方面继续领先。在这一过程中,东南卫视在涉台谈话节目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当下的发展方向又在哪,本文将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波 《视听界》2001,(6):30-30,52
2001年6月13日,江苏卫视、凤凰卫视、苏州有线台联合制作播出了《生命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全直播》特别节目。节目从早上7:00开始持续到晚上11:30,长达17个小时,间断性全程直播了从骨髓在台湾花莲抽取,后经台北、香港、上海,到达苏州输入患者陈霞体内的全过程。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笔者作为江苏卫视在苏州直播点的制作人员之一,基本参与了此次直播节目的全过程,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9.
红梅  应伦  刘健 《中国广播》2007,(12):85-85
《科技大篷车》节目是2006年12月30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区县联盟广播开办的一档服务天津11个区县农民的直播节目。每天9:00~9:30播出。  相似文献   

20.
关朝哲 《传媒》2014,(9):67-68
正2月8日晚8时许,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垄上行》栏目在直播《贫困县里的办公楼》节目时,因主持人言辞不够客观甚至过于不冷静,在节目还在直播的情况下,临时撤换主持人,引起观众关注和网民的广泛议论。纵观这期节目的主题内容、采编方式、频道和栏目定位等环节,暴露出目前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电视舆论监督节目不适合直播。现场直播最大程度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实现实时播出现场情景,这是电视传播的一大优势。然而,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适用现场直播,舆论监督节目就是其中之一。从湖北广电《垄上行》这期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之所以采取临时撤换主持人补救节目失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