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的职责是忠实地将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闻事实记录于纸、传播于世。由此,许多人认为记者角色只能是新闻事件的局外人。其实,记者的新闻实践活动并非仅仅如此。有的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潜隐性,局外人是很难发现的;有的新闻事实孤立地看价值不大,若科学地组合之就价值大增;有的新闻事实的重头在延伸发展之中……这样,记者的采访活动不得不容入一个新的命题:记者的参与意识。艾丰同志曾提出: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有自己合乎原则的创造。也就是说,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要充分显示出自己科学性的创造能力,以求  相似文献   

2.
一 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因为新闻采访必须亲临现场。但是,"体力跋涉"并不能概括一篇新闻作品的生产特性,它还必须历经"思想的跋涉"。任何新闻报道都是记者对新闻事实选择取舍的结果。选择,就是价值判断,就是为了思想表达而进行"事实剪辑"。因此,新闻作品是记者体力和思想双重跋涉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也是一种创造,是记者以最新发生的事实为依据,运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对新闻素材归纳、取舍和提炼的过程,其中当然包括语言的运用和创新。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新闻语言,虽不至于此,但尽可能的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写新闻要抓角度,这是挂在记者、编辑嘴边的一句行话。记者为使自己的新闻稿不与他人雷同,为使稿件能在编辑手中顺利地通过,为找角度“众里寻它千百度”。而编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仅要求记者那样做,自己也绞尽脑汁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由此,记者、编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角度抓得好,不与它稿重复,稿子就好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某些记者甚至偏离事实的本质,硬挖、硬扭出一个角度。找角度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把握事实的本质,准确把握现象与本质、新闻价值与本质的联系。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而本质是事  相似文献   

5.
王辉 《河北广播》2008,(1):43-44
新闻敏感即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是一种新闻素养,是记者的新闻生命。由于它具有突发性、闪现性,使得很多记者认为它是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灵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其实不然,新闻敏感是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获得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明光 《新闻实践》2007,(10):40-41
记者在众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中判断新闻价值大小,靠的是平时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以及对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即对客观新闻事实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新闻事实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就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对新闻事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总看法和总评价。这种以某种新闻价值观来作为自己行为和认知评判依据或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取向。不同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写好一篇新闻的先决条件,是采访的基本功。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6,(3)
记者创造思维刍议文/张羽有一种误解,以为创造性思维只是艺术家的“专利”,而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他们恪守的原则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无所谓进行与创造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创造性思维。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把记老看成“有闻必录”...  相似文献   

9.
消息中能否有议论?我的看法是:应当把记者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毫不可惜地全部排除在消息之外。 (一) 新闻中的议论,是一个特指的概念。它的确切含义是记者就自己报道的新闻事件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评论。至于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发表的意见,那是新闻报道的一部分,不是这里特指的议论。为什么新闻中不应有议论?这是因为新闻的本源是运动中的事实,新闻作品中的消息、通讯等等是对运动中事实的报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纷纭复杂,穷人可以装阔,谣言世家可以扮演正人君子。记者若不亲眼观察,很可能为假象所骗。有时自己观察了,看到的事例确乎存在,若不作仔细分析。也可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把非本质的东西当作本质属性大肆宣扬,诚如列宁所言:“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如果记者的报道在玩弄事实的儿戏,岂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亵渎? 所以,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还要善于细察和分析。古人把“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视为写作的“铁门限”,是很有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及其表现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它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一名记者能不能更多地发现新闻线索,能不能及时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强弱是关键。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素质,没有这种素质,记者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首要工作是选择新闻题材,捕捉新闻题材,而选择、捕捉新闻题材实质上是记者对进入自己认识范围内的生活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是衡量新闻题材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确定与捕捉新闻题材的过程也就是记者用新闻价值规律去筛选生活事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 《新闻界》2012,(4):44-46
微博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雇员——记者——纷纷在微博上发声。这一真正的自媒体工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是传统媒体最为宝贵的资产——专业媒体从业者的智力成果,微博平台的记者言论边界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博带来的这一新变化,认为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涉及三个层面:身份、内容、影响力。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宜疏不宜堵,不可能也无必要占有记者的全部智力成果,要让记者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让微博成为记者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16.
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当代中国新闻界正步入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过程,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正确地把握采访范围和形式的探索方向更趋于现代?笔者在此想借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来剖析这一课题,有助于新闻记者更有效更自觉地尊重自己的个性风格,顺应自己的思维模式,架构扩展自我的个性化表现语言。 一、当代新闻记者的个性心理气质及其思维定势与表现 每个记者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审视角度和审美情绪去观察事实、评价事实和描述事实的。纵然报道同一个事实,每一个记者笔下对这个事实的描述是不尽相同的,其中对客观性的表现也不一样。但有一种情况似已成定势:记者的个性化越强,展示得越自由,新闻的客观性也就越充分,越接近事实的实在性。比如穆青的人物通讯,着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艾丰的经济报道,注重理性的分析,在读者心中部打上了很深的个性化烙印。 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个性化,不是指视事实如泥团任人揉捏的那种主观随意性;更不是指新闻的个人行为和所谓的新闻绝对自由。这里所说的个性化,是指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展示记者认识事实、报道事实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记者报道事实过程中使之尽可能客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就人的气质的主要类型来说。西方现代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种能力。这是记者必须具备也是最宝贵的基本素质。若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不强,就很难正确反映新闻事实,更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周文志 《新闻窗》2010,(6):128-128
有人说,新闻敏感性是记者迅速准确地识别事实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的一种特殊素质。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判断、预测、  相似文献   

19.
提升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的尊严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报道中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本质上是通过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对弱势群体进行的一种社会支持。这种支持应该通过符合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来实现。新闻不是一般的传者的政治宣传,有自身选择事实和报道事实的专业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传媒和记者只把关于弱势群体的事实与一般事实同等看待,采用一般的选择标准,而懒得深入挖掘关于弱势群体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只是凭感性对那些涉及性、血腥、暴力等内容感兴趣,这种情形下,当然不可能谈得上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观察     
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作报道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新闻、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新闻采访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去收集去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提炼主题的过程,因此记者不但要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还要细心观察,善于观察。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说:"好的记者可以借助自己丰富的经验直接观察世界,差的记者不会观察。可以说"观察"在新闻传播中举足轻重。为什么需要这种新闻观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