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超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祖国不断走向富裕的三十年;是全国人民从解决温饱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十年。这三十年发展变化让世人瞩目,让每个中国人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感受。  相似文献   

2.
“小康”是用以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一国国民生活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从“总体小康”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谈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报告中共用了六个“更加”来强调其全面性。他说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①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目标的具体标准 ,找准其实现途径。  小康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是指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 ,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 ,但还不够富裕 ,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对小康社会做了全面解说,也就是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难点主要在农村。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农村还有大约30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能否建设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小康社会理论的奠基人,他用小康社会来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政治昌明、教育发展、社会稳定的向往和追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思想是这一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治黄科技信息》2006,(4):21-21
新华网报道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92万km^2,水土流失地区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8.
心灵富裕与生活富裕是作家创作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生活富裕是创作的基石和台阶,但只有心灵富裕才能登堂入室,甚至达到创作的高峰。所以,作家不仅要深入生活,更要营养心灵。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扶贫大会上讲话时表示,中国将用10年时间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温家宝说,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10年时间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只能图温饱,不可能达到“小康”。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课利益的历史。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科学性、鲜明的人民性与现实可行性,是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兴的行业——乞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几何时,北京的繁华地带突现异军———乞丐,而且十分扎眼,蓬头垢面、破衣拉撒,与着装时髦的过路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富裕,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不少人已经跨向现代化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乞丐呢?而且还是三两一伙、男女搭帮、老幼齐上,可谓花样繁多、百花齐放。乞丐是中国的一个新兴的行业。乞丐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实惠,人们生活富裕了,出手也大方了,不再象过去峥嵘岁月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好几十万的房子、几…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的催化剂,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支柱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好农民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为此,为了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业兴一村一年奔小康白义兴,吉林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曾先后办起机砖厂、小煤窑、粮食加工厂等村办企业,大力发展工副业,增加了群众收入,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但仍然未能使群众达到富裕程度。1992年春,镇里组织各...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无不感慨,是什么使国家强盛了起来,人民富裕了起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透过历史,穿越时空,记忆的长河流淌着从单一到多元,由饥饿到温饱,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到敞开国门接纳一切外来有利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活着,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以“审美实践”为基础,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自我美学”的建构,将使美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取代“经济哲学”或“吃饭哲学”,在消除人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的“异化”现象、探寻人“审美欣赏‘及精神生活的特点与本质、求得人富裕之后”精神家园“的建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为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贫困线之下到解决温饱,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以“短频快”的形式转变。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着人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下,在城市务工浪潮的冲击下,青壮年夫妇纷纷进城务工来丰富物质文明,“空巢老人”“留守孩子”成为了农村的现状,温暖的缺失,亲情的冷漠,无羁的管教,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我们的孩子终于过上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不愁吃穿”的温饱生活,但是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教育可能是许多家庭最不如意、最困惑的事情。许多家长说,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这一代“富裕”起来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走向富裕的傈僳山寨杨旭芸宝丰寺傈僳族村,座落在宾川县境西部的奶尖山半山坡上,海拔2300米左右。全村40户186人,有耕地400等亩。过去,由于文化科技落后,尽管干部群众为温饱付出了艰辛劳动,却仍然过着贫穷的日子,人均每年只收百十斤粮食,一年中有10...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具体的数据出发,表明我国已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生活,还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全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不啻一声春雷,令教育界欢欣鼓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新使命。弹指间,“小康”不再只是“温饱”的代名词,而演变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从以物质层面为主的小康,到提出把教育包括在内的、越来越具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欲穷千里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