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深度伪造技术是深度学习和伪造的结合,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数字化处理从未真正发生的超现实信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应用广泛。由于深度伪造技术是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规制,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破坏国家甚至国际秩序等问题。通过对比域外有关深度伪造技术的规制实践,并结合中国法律规制现状,对深度伪造技术应用要从以下多个维度完善现有规制框架:解决现有法律规范适用,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对深度伪造技术的监管;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完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局限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因知识产权法中的"客体法定"、"思想/表达"二分法等法律体系自身的特点与属性导致的内在局限性;另一类为因对创意强保护情景下会导致的外部性局限.两种局限性显示了知识产权机制对文化创意保护的有限性及不足.基于知识产权法、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分析宏微观不同层次的突破思路及相关机理.多元进路包括:微观层面的创意产品化、技术化,模块化保护;宏观法律及政策层面的法律制度的变革与优化、新兴创意客体及时纳入到现行知识产权法保护客体范畴内,发挥法律保护的主导作用,推动专业性的创意自治与行业自治,弥补现有法律保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局限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因知识产权法中的"客体法定"、"思想/表达"二分法等法律体系自身的特点与属性导致的内在局限性;另一类为因对创意强保护情景下会导致的外部性局限.两种局限性显示了知识产权机制对文化创意保护的有限性及不足.基于知识产权法、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分析宏微观不同层次的突破思路及相关机理.多元进路包括:微观层面的创意产品化、技术化,模块化保护;宏观法律及政策层面的法律制度的变革与优化、新兴创意客体及时纳入到现行知识产权法保护客体范畴内,发挥法律保护的主导作用,推动专业性的创意自治与行业自治,弥补现有法律保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思维、政府机构的固化流程、地方高等院校已有的管理模式以及农民自身的认知水平等因素,会以各种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创新产生路径依赖.因此,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制度创新需要从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来打破路径依赖.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区辐射作用、教学科研需求推动作用是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关键,而强制性制度创新需要从政府的统筹配套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等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伪造数据"作为计量作弊的一种,由于对其不了解,从而会导致误判、错判,引起不必要的行政诉讼.阐述了"伪造数据"的内容,分析其由来过程及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因其伦理性价值取向获得了一定的正当性基础,它体现了法律制度在现实条件下的实然性选择.对药品专利权与社会需求矛盾所引发药品专利保护合理定位的思考,应当放在法的应然与实然的不同层面,并通过最终的伦理应然性考量得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方法是专利保护中的特殊范畴,通常以实用性或属于治疗方法排除其可专利性,但并非只要涉及外科手术方法的专利申请都不能被授权,从我国目前的审查实践来看,外科手术方法的专利性存在争议。正确地评判外科手术方法的可专利性需要把握"外科手术"和"治疗目的"的判断基准、同时兼顾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在当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运作的过程中,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方式的不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合作的深度三个方面的思考,提出民办高校必须创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体制与机制,充分认识合作双方的利益驱动和需求,保证良好的运行机制,从法律层面形成保证机制,才能逐步实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们制定了诸多的法律试图控制现代技术,但技术法律控制的部分成功却掩盖了本质性的困难.从技术私益性与法律公益性之间、技术变动性与法律稳定性之间、技术持续进步性与法律控制有限性之间,即技术主体、技术客体和技术整体与法律控制之间的关系等三个层面指出了技术法律控制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工具理性与法律价值理性的分裂是造成控制困境的根源所在,为超越现代技术法律控制困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迎建 《世界发明》2010,(11):46-46
与互联网不同,电子书由于依靠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它更加个性化。更易于以专有格式或DRM方式对内容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免受盗版之害,才能充分保障原创者的权利。数字版权本来就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包括法律层面的、技术层面的。移动终端的发展,有利于数字版权的保护。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在与作者签约时,一定要重视数字版权条约的签订;对阅读器生产企业而言,要尊重出版单位和作者对内容的所有权。合作共赢才是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团体标准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等重要作用。在我国有关团体标准的主体制度中,是否要对团体标准化主体的边界以“法人资格”为限制,值得进一步讨论。实践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可能未获“法人资格”,但却具备了开展团体标准化活动的专业能力。诚然,无须将“法人资格”作为硬性的准入门槛,而应将“专业能力”作为必备的资格条件,并突出技术组织对团体标准化活动的的支撑作用。继而有必要通过法制化路径引入主体备案制度,为非法人社会团体在标准化领域创造合法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际需求与相对严苛的现行法律环境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王雅佳 《科学学研究》2020,38(4):714-722
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及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刑法规制作为一种惯常的风险治理工具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我国刑法进行近距离观测,可以发现,限于“成文法立法的局限”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我国刑法在规制科技创新风险方面力有不逮。目前所具有的规制理念,注重科技创新优先意味着排斥刑法的干预,而注重刑法规制优先也会制约科学技术发展,因而平衡科技创新与刑法介入的时点成为正确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鉴于科学创新风险类型较多,因而在未来的规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归责理论对科技创新本身的风险进行区分和规制;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可能滥用科学技术的行为,应当增设“滥用科学技术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4.
科技协同创新及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提升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内协同创新主体日趋成熟,但主体间关联性较弱、科研成果跨界流动不畅以及转化困难等问题制约了科技协同发展。为研究以载体平台为连接枢纽的湾区内协同发展及一体化建设,与世界三大湾区载体平台发展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以创新市场主体、优势学科门类、联合实验室、孵化空间和创新联盟为着力点,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科技载体平台的路径。最后,在强化载体平台“创新枢纽”地位、构建实现多产业融合的载体平台以及深根典型创新平台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大湾区内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学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与市场技术需求相“错位”和相“脱节”现象的观察,结合熊比特创新理论,构建起基于技术创新逻辑基础的双螺旋模型,并创新性地提出正、反路径下的“现象导向型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型基础研究”的概念及分类。系统阐释了“市场导向型基础研究”的产业适用、内涵特征、国际实践经验、政策建议等。研究认为:“市场导向型基础研究”是支撑技术成熟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逻辑基础;具有与市场需求链接强度大、研究成果可转化性强等特征。中国应该通过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成果承载能力、发挥高校TTO反向功能等措施建立起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不仅直接关乎能否更好地享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还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将公众科学素养引入到科技服务业中,利用四螺旋理论构建面向科技服务业的“政府—大学—产业—公众”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型。阐述了模型中政府、大学、产业、公众与科技服务业中各要素之间的契合、互动、演进过程,并从供需角度分析模型的动力机制,为提高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对于一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在模块化嵌入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和演化轨迹;其次,围绕“用户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三个维度,归纳对比了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平台模块化下案例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可以被赋予调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功能,而平台模块化既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合作创新,也能通过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