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潜意识里石头都是找不到故乡的精灵,也许它们太沉默了,也许它们太普通了,也许它们太丑陋了,于是它们被遗忘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很孤寂的呆着,丧失  相似文献   

2.
李易农 《大理文化》2021,(10):40-47
种在石头上的故乡 绿豆冒了小尖尖,大蒜伸出了腿脚,麦子饱胀得金黄衣衫都要裂开了……眼前这些来自于乡下的种子,不是播在乡下的土地上,而是我种在石头上的一幕风景. 石头是上水石,是我从故乡带到城里的信物.一个人别家离乡,在城里孤单又冷清,心里空落落的,闲暇时免不了对故乡一番思念.一次回老家,三块造型普通的上水石被我带到了城里.我用盘子盛着它们,把它们放置在案头,日日望着,心里增添别样的温暖,总觉得它们是故乡的亲人——有故乡山坳里常见的石头相伴,便可以藉慰乡愁了.  相似文献   

3.
灵异的石头     
杨春山 《大理文化》2013,(11):48-49
石头的质地决定了它的硬度。冰冷,迟钝,粗糙,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于我的内心里。我多次在山野里凝视一个个石头,和它们对视,交流,有的棱角分明,有的圆滑隐忍,有的一览无余,有的半遮半掩,我一直觉得,石头也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只是,它们深邃的思想隐藏在了坚硬的外表之下.深藏不露而已。  相似文献   

4.
正在《庄子·天下篇》中,关于惠施的"道",可以一言以概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也有类似的言论,《齐物论》一篇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若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庄子与惠施都秉持"万物一体"的物我观,所不同之处只在于惠施在此处强调了"泛爱万物",那么庄子对于万物,是否也有这种"泛爱"的情感呢?庄子与惠施所言的"天地一体"的内涵是否一致呢?以《〈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为参考,顾实、高亨、钱基  相似文献   

5.
赵云 《大理文化》2012,(12):66-68
沿着时间之河,逆流而上 去寻找云南民歌的源头 关键词:1947年。春天。孕育 音乐才子尹宜公 独坐云南密祉的石头上 生病。生一种与青春有关的通病  相似文献   

6.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为天地之心"或"人为天地立心"的观念,尽管肯定了人和人心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生成性联系,却将其内涵认定为仅仅是基于"生物之心"和"万物一体"的 "仁心".从恩格斯关于在人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为天地立心",就不能用只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所认可的 "仁心"去为天地立心,而应该立足于人类已经取得的自然科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和人本生态观的成果去揭示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天地之心"的丰富内涵,并且特别要深入认识人类生态系统的对象性、主体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8.
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时代最大的特点是“顺天地之纪”以治民。孙中山在宣传革命的过程中推尊黄帝,既有排满的意图,恐怕也是要弘扬黄帝的精神,即:“顺天地之纪”,而不是逆“天地之纪”,从尊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着眼,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思想,它们同所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紧密联系。“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淑诡可观”。神话与宗教不可分,“神话从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同志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有一段发挥北宋时关学思想家张载的"四句教",说:"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源头,蕴含着"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二气感应以相与"等重要命题,其核心思想是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生生之"气"为宇宙的本源,阴阳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推动宇宙的变化发展。在这种生命哲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注重比象天地,崇尚阴阳和谐、阳尊阴卑,并且追求与生命精神相应的飞动之美、韵律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思想统辖下,自我、社会、自然和天道构成灾难发生不可分割的四维关系.儒释道都反对孤立的看待自然灾害,而主张将其定位在人天关系之中.本文认为,当今各种灾害已经形成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精神反映的灾难记忆.由于全球化和发达资讯技术的叠加效应,灾难感已经复制到全球各个角落,成为超过社会发展问题的人类生存状况的关键问题,灾难焦虑成为重要的生存焦虑.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灾难问题的思考,应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释义,寻找思想的启迪和现实的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1.天人之和灾难观的本体论命题:物我一体,天下有道;2."天人之和"灾难观的认识论命题:内外之和、自然与人的整体性问题;3.方法论:天地为万物之根,圣人学习天地,人身运度是天地之模拟;4.生态伦理:善恶报应与天、鬼、神、天神;5.灾难焦虑感:征服,还是守望自然?  相似文献   

13.
外媒导读     
<正>园艺艺术,助长长寿日本的冲绳、哥斯达黎加的尼哥亚、希腊的伊卡利亚、美国加州的洛马琳达和意大利的撒丁岛的居民都以长寿闻名。而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坚持做园艺。据此,美国《世界地理》研究员、《纽约时报》撰  相似文献   

14.
尹树坤 《大理文化》2014,(10):67-68
石 参天古木簇拥着石宝山 如绿色的围城 城里的石头是久坐的山神 沐浴着晨钟暮鼓 细数着日升月落 在寒暑往来里 一块块石头将内心淬火 用血色丰腴着灵魂和梦想 头顶是广袤的苍穹 脚下是厚重的泥土 或立或卧之石 在白族匠人的雕凿下 展现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演绎一部部久远的历史 用石头思想 思想的石头 只有在石宝山只是在石宝山  相似文献   

15.
高旭 《华夏文化》2015,(1):56-58
冯友兰(1895—199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除了一生致力的"三史六书"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外,其保持长寿的秘诀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发掘和研究。目前学界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其长寿之道的研究却相对零散片  相似文献   

16.
阿萍 《世界文化》2009,(4):44-45
十月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可以说是一片花的海洋,在阳光明媚、姹紫嫣红的街头漫步,你会发现在那甜蜜而柔软的花枝映衬下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头和雕刻而成的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艺术品。提起津巴布韦也许我们更多联想到的是壮观的维多利亚瀑布和世界闻名的烟草拍卖市场,到了这里我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以考古遗址来命名的国家里最有特色的要算石头和用它们雕刻成的艺术品了。  相似文献   

17.
提起老子,人们一般以为他“绝仁弃义”,是不讲仁爱的。其实,他有自己独特的仁爱观。本文拟围绕老子的仁爱观进行探讨,以求正于方家。关于仁爱,在《老子》一书中有一些表面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说法。如一方面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以下引该书只注章次)仿佛天地、圣人都不讲仁爱;另一方面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道与“善利万物”的水接近,似乎又具有仁爱之德。其他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令人感…  相似文献   

18.
屯堡人 西出贵阳进入安顺地界,田野上是一个个石头的村落。石头的屯墙,石头的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面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这些村落被称为屯堡。生活于其间的人群与当地一般人不同。他们的服饰穿戴与其他汉族群落和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所不同。男人们不分老少一律穿边扣长衫、系腰带,脚穿草鞋或布鞋。姑娘们长长的独辫垂于脑后,穿的是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腿缠帮腿,足穿精心缝制的高帮单勾风头尖尖鞋。婚后的妇女剃额修眉后则挽着发髻,饰以银链、红珠、玉簪。衣领袖口和襟沿都饰有花边,背上花背肩里的幼孩,…  相似文献   

19.
桑给巴哈·石头堡:鲜美海鲜细细品,悠悠闲逸看潮汐是否已经厌倦了日常光顾的馆子呢?走进餐厅、坐下点餐,环顾四周,一样的座椅整齐摆开,难免无趣!对于追求刺激感的食客们而言,或许是时候来石头堡体验一把了!海洋风情十足的石头堡餐厅,位于东非坦桑尼亚美丽的桑给巴哈岛上。素有"丁香世界"之美誉的桑给巴哈是全球最香的岛屿,同时也因其绿松石般晶莹的海水,以及白水晶般剔透的沙滩,被誉为东非最美岛屿之一。石头堡餐厅正坐落于这碧海蓝天之间。餐厅建在海水中央突起的一块巨大礁石上,食客们需要游泳过去。  相似文献   

20.
石像蕴灵     
在太极山顶环视四周,群山倍显矮小,顿然觉得视界清明,真乃藏仙蕴灵之地。太极山顶土层很薄,随处可见裸露着大小各异、沐风淋雨的石头,坚硬光滑的踏级、巨大雄峻的台基和厚实牢固的石墙以及石头修造的建筑和庙宇,古老而充满灵性。在"药王殿",我看到安放石像的庙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