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是初中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认为学习不重要,在课堂学习中不能集中精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舒缓这种情绪,就会使学生产生极端的心理,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仇恨,出现逃课、逃学的行为,个别严重者一提到学校就会紧张、恶心、发脾气。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茅雅致 《考试周刊》2009,(22):229-22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试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试测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胡象岭一、引言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费璐 《考试周刊》2012,(31):170-170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且厌学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逃课、逃学,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得了厌学症。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模式,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为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甚至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的过激的行为。学生的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唤醒迷途的学生,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指导 ,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克服学习障碍等。它是教师利用心理教育的专业技能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原理及方法 ,提高其学习效率 ,发挥其潜能的过程。(一 )对学习冷漠心理的辅导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注意力分散 ,上课不认真听讲 ,情绪消极 ,作业拖拉 ,敷衍了事 ,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等厌学行为的发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明确 ,误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 ,出现了“平时吊儿郎当 ,考试临阵磨枪”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突出表现在对待学业上,很多学生(其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学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8.
自学消极心理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其行为受到阻碍和干扰而产生的消极不安、回避冷漠的情绪体验。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自学消极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克服定势心理的负迁移所谓学习的定势心理,是指经过一定的学习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会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映。良好的学习定势会产生一种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不良的  相似文献   

9.
朱月正 《考试周刊》2011,(78):186-187
兴趣是一种个人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在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来自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522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中学生校园受欺凌与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校园受欺凌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以及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情绪行为问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此外,校园受欺凌既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情绪行为问题,也能够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对情绪行为问题产生间接影响,即积极心理资本在校园受欺凌与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预防与警惕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同时,也应致力于开发受欺凌个体的心理资本,以减少其情绪行为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特殊儿童厌学心理,探究Orff音乐声势活动能否有效干预改善特殊儿童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认知。研究发现,在情绪得以良好控制的前提下,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可得到正常发展,学习效能持续提高;在稳定Orff音乐声势活动的学习模仿前提下,发掘孩子兴趣,进而使之巩固并适度转化到其他学习内容。文章证实了Orff音乐声势活动能够有效改善特殊儿童情绪,学习心理干预可以影响其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12.
袁舟 《成才之路》2014,(6):30-30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学生厌学是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5.
情感,简单地说就是各种现实关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后,在情绪和感情上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情感效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同的情绪表现,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相应影响,并感染其行为的过程。教师的各种情绪,往往会造成与学生之间课堂沟通的融洽或隔阂,促进或抑制学生学习的情...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活动是师幼在特定时空围绕一定的活动内容展开的多维度的互动。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态度体验称之为教学情绪。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既驱动人的本能行为,又干预人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情绪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动力,对人的行为起着组织作用。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组织作用具有两面性,即对行动活动起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一种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两大主要症状是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其他还伴有情绪不稳、认知障碍、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目前对多动症儿童的治疗主要采用行为治疗、教育指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力,又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应用双向闭路电视控制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与“学”的创新,“教”与“学”的创新离不开一定的“运行环境”。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持创新学习环境”。本文拟对“支持创新学习环境”的六个主要方面作简要探讨。一、调适主体心理环境1.构建自信的情绪背景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种复杂、艰巨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自信的情绪背景的形成,一是来源于他人的准确性定位和鼓励性…  相似文献   

20.
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学生学习时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并且这种情绪体验会形成一种循环效应。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