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抚顺市档案局(馆)与沈阳市大东区图书馆就民国奉天政要王镜寰生平史料开展了交流合作。王镜寰曾任民国时期奉海铁路公司总理、奉天政务厅厅长、奉天交涉总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跟随张作良到北平,任海陆空副司令部参议。1935年在武汉病逝后,张学良亲往致祭并书赠"长怀无己"匾额。现沈阳大东区图书馆址,即王镜寰在奉天任职时的公馆,现  相似文献   

2.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  相似文献   

3.
贾力增 《中国档案》2016,(12):82-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到达西安,双方商定,红军在保安赶修简易机场,张学良、杨虎城派飞机来接。于是,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在保安红军大学前面的平地上赶修机场。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不久即被幽禁,那么在事件中作为受害方的蒋介石及宋氏兄妹,在将张扣留后又将与张如何相处,他们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收藏的宋子文档案与张学良与赵一荻文件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于2002年6月1日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其中包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来往信件、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还有访客记录以及他撰写的章等,从中我们可以真切了解到张学良的幽禁生活。1990年对张学良访谈录音的整理稿。当年89岁的张学良向历史学家郭冠英和旅美学唐德刚亲口追述了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这是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接受访问。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成为这场口述史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前,在西安发生了"艳晚事件",为西安事变的一次预演。这次事件的爆发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7.
贺飞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7):F0002-F0002
在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十周年前夕,6月28日,上海市档案馆举行档案捐赠颁证仪式,曾任职张学良秘书的汤宝田的珍贵日记,由其女儿汤远珊捐献给上海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8.
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张学良的亲密合作者。我在美国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杨虎城是注意的重点之一。结果,发现部分新资料,有助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9.
司久岳 《档案天地》2004,(5):27-28,23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谈判。尽管有关西安事变内幕的许多说法或当事人回忆已陆续见诸报刊和书籍。但宋子文的亲笔日记,因其不是为发表而写,反而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张学良和杨虎城1996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11.
曾三传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相似文献   

12.
北平图存学会是留居北平的张学良部署为响应西安事变而成立的救亡团体.它从成立后就积极开展对于西安事变的宣传,让北平的广大民众了解到西安事变的真相与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主张,同时也做了一些联络与团结工作.由于它存在时间较短,留存的史料有限,对它的研究仅限于初步探索阶段[1].笔者愿就此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西安事变爆发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于涛  张敏 《兰台世界》2007,(2S):58-59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到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这一事件引起当时中外空前的关注。1946年12月12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 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及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的行为彻底失望,决心率部队投奔共产党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5.
周利成 《中国档案》2016,(12):80-81
2016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前不久,在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中,笔者发现了1947年12月《中国内幕》第二期曾刊发的《张学良能出山吗》一文,详细记叙了从西安事变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学良漫长的幽禁生活和几次重获自由的机会,而文章中披露的张治中、宋子文、莫德惠等人多次探视张学良的细节和对话,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辑收有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和蒋介石、孔祥熙、张静江、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密电49件、电2件、函2件。均选自我馆所藏的档案。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记载了张学良、杨虎城所提出的救国主张和杨虎城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严正立场。 记载了孔祥熙向张学良提出在释蒋后对其人身安全的保证,复对张杨进行分化,劝杨背张释蒋;冯玉祥愿意作为释蒋的人质而亲身赴陕,并派人劝说宋哲元、韩复榘拥蒋,和宋哲元在西安事变中的拥蒋立场、韩复榘在蒋被释回后的拥蒋表态;南京方面处理西安事变所谓“正面处置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的原则,和阎锡山的救蒋活动。 记载了蒋介石被释回后对张学良的迫害,坚持所谓不得“牵人容共及陕甘特殊化”的反动立场,并以政治分化、军事压迫为手段,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进行破坏;孔祥熙先则诱骗杨虎城、于学忠接受南京方面所谓“撤职留任”的命令,继则加以分化,争取于学忠以孤立杨虎城。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一般不作删节,其对革命和人民所加的诬蔑辞句,亦不作改动,以保持历史档案的原貌。  相似文献   

17.
刘多荃,字芳波,东北凤城人。保定军校毕业后,到张作霖的奉军任职。1925年任张学良卫队副队长。由于刘多荃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卫队旅第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后,人们都知道蒋介石是1936年12月25日由张学良送走的,但不知道蒋在惊惶失措中丢下了大量密件,也不知道这批密件的情况,更不知道这批密件是何时、何地、由谁、怎样取走的。  相似文献   

19.
肖建杰 《兰台世界》2005,(13):60-61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早已被近年来公开的档案资料证实.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致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