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秋时节,青岛海滨。在庆祝袁老师80寿辰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四位著名特级教师联袂登台,共同献上了一席语文教学的盛宴。他们以其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们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一、幽默睿智的语言———走近童心的“敲门砖”“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心灵交汇…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袁瑢老师80寿辰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四位著名特级教师联袂登台,共同献上了一席语文教学的盛宴。他们以其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们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听课者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青岛海滨。在庆祝袁王容老师80寿辰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四位著名特级教师联袂登台,共同献上了一席语文教学的盛宴。他们以其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们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一、幽默睿智的语言,走近童心的“敲门砖”“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心灵交汇的时…  相似文献   

4.
曾经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当我们再次走近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等老一辈小学语文名师,走进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绎的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曾经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瞭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当我们再次走近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等老一辈小学语文名师,走进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驿的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师中作一次全员调查,没有一个老师会不知道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按姓氏笔画序)这四个不同凡响的名字:如果有一次“2006——感动中国小学语文课堂”的评选,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无疑会蟾宫折桂、榜上有名;如果中国小语界有一条红地毯铺设的星光大道,那么,披着耀眼的闪光灯光率先向我们走来的必定是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风采卓然的身影;如果有一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史册,那上面肯定会有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这四个闪耀着跨世纪光彩的大名,成为特别令人瞩目的一页;如果……请别以…  相似文献   

7.
陶继新 《新教师》2022,(3):22-24
笔者在翻阅支老师所写的文章时,惊喜地发现,早在2008 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刊登了他所写的《我这样一路走来》,文前的"编者按",则不失为既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支玉恒简介—— 支玉恒快40 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于是,他成为了小学...  相似文献   

8.
曾经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瞭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当我们再次走近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等老一辈小学语文名师,走进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绎的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新的启示。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探寻名师一路前行的足迹,有过风,有过雨,有过苦,有过泪,正如贾志敏老师这样比喻人生:人生像一本书,每一章都记录着自己的忧愁与欢乐,成功与失败。栉风沐雨,他们却始终坚守着做一名好老师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正是这份信念,贾志敏老师几经磨难,…  相似文献   

9.
如果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师中作一次全员调查,没有一个老师会不知道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按姓氏笔画序)这四个不同凡响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名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时代是需要名师的时代。有了名师,绿叶红花,枝繁叶茂,才显出勃勃生机;有了名师,众星拱月,繁星满天,方才有星光灿烂。一位名师不仅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好学生,还可以带出一批好老师,影响一方教育。然而,当今教坛老一辈名师寥若晨星,新一代名师屈指可数。泱泱大国,名师何其少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小语界堪称为名师者,如斯霞、王企贤、霍懋征、袁王容等,德艺双馨,他们创造的许多精彩课例,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经典”。尔后,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丁有宽的读写结合,风靡全国,影响深远。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支玉恒等,又以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名师风范     
名师风范张华民和平区汇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三十三年如一日,把教育好下一代作为自己的天职.他具有雄厚的语文知识功底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育人成绩显著.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市级劳动模范、市级...  相似文献   

12.
名师档案     
正周雨明,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历任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现任职于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自1987年从教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潜心语文教学研究,主张语文教学应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重视人文熏陶,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奠基。他的语文课堂朴实、轻松、高效,形成了"清新自然、灵动厚实"的教学风格。曾应邀赴太原、南京等地上课讲学。有六十多篇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学刊》、《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上发表或获奖。先后荣获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831"中青年  相似文献   

13.
渴望名师     
曹治才 《师道》2007,(9):58-60
学生时代的良师———个性鲜明回想自己的授业之师,在教过我的几十个老师中,有许多令我敬佩之人,他们如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引领着我成长。第一个让我永远怀念的是我初二的语文老师。他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虽是高中毕业,却能够教高中,而且多才多艺。在我的印象中,他身材高大却很消瘦,  相似文献   

14.
盂强  董晓华 《山东教育》2004,(19):64-64
在庆祝袁瑢老师80寿辰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四位著名特级教师联袂登台,共同献上了一席语文教学的盛宴。他们以其事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们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名师在线     
正郑鹏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青年教师。毕业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潜心于作文教学研究。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均获国家级大奖,有的还在各类报刊发表。他创办了班级作文报《小溪流》、开展了男女生日记教学、研究了情境活动作文课、提出了"溪流"作文教学法的主张。他注重从激趣、真实、有效评价和持之以恒四个维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他所带的班级里,有2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6.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7.
语文名师独"特"在何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钱梦龙、于漪、李吉林、于永正、赵谦翔、程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发现这些名师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独特不在于上天的特别眷顾或者天生的奇异才能,而在于他们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着,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我。  相似文献   

18.
名师在线     
张林 《青少年日记》2014,(12):F0002-F0002
任教于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中学(现已更名为安达市一秒中学),语文教师、校报主编,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坚持写日记,每天一则,从未间断过。现存的一百多本日记,也成了他不竭的创作源泉,日记是他步入文学殿堂的金钥匙。他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岁月》《天池小小说》《人民代表报》和《黑龙江日报》等百余家报刊。  相似文献   

19.
李晓蓉 《湖南教育》2008,(11):19-20
新课程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迷茫网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喜人势头。特别是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王崧舟等名师将语文教学带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让我们钦佩,他们旁征博引、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我听了语文名师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于永正与其四位弟子同讲一篇文的课后,深有感触,觉得当今新课改的语文课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反思一没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课也同样精彩。在新课改中,特别是出课时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课必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新课改课堂的标签,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感觉有课件的课比无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听了贾志敏老师讲的《九寨沟》那节课后,感觉最强烈。那节课,贾老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上课时就拿着一支粉笔,随着讲课的节奏,随时板书、随时画。在他的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