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關於《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1873年4月,尼采到拜羅伊特做客瓦格納家,帶去了一部謄寫好的文稿,題為《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據瓦格納夫人柯西瑪在日記中記載,尼采在瓦格納的家庭聚會上宣讀了這部稿子,分兩次讀完.這是一本尚未完成的書的草稿,尼采自己在當時的一封信中談到這部稿子時説:"這整個東西距合格的書的形式還很遠,我將不斷鞭策自己,還須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嘗試再次——同一題目的第四次——寫作.我曾被迫為此目的進行極為特殊的研究,甚至無畏地涉獵數學、力學、化學原子理論等.  相似文献   

2.
正禮之儀在數,陳俎豆、列方位,喪祭朝聘事也;禮之意在義,理人倫、燮陰陽,經天緯地事也。周公制禮,祝史行事,義存數中,隱而不彰。太史公曰"禮記自孔氏",其誰曰下然乎?予嘗思之,曩者七十子後學問禮於夫子也,趨而聞,退而記,於簡乎?於牘乎?於帛乎?若子張書諸紳乎?抑簡牘帛紳各隨其便歟?邈矣,今莫能指也。然以發掘所見,固已為人轉錄於簡牘而播傳於戰國間矣。始皇焚書,隱迹於山巗屋壁;漢惠廢律,充積之石渠天祿。高堂傳禮,獨在儀節;徐生善頌,徒能盤辟;迨及后蒼之著《曲臺》,德、聖之纂《戴記》,始  相似文献   

3.
古典目錄之學,昉自漢季劉向、劉歆父子.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劉向受命整理國家藏書,成<别錄>若干篇,為提要目錄之始;向卒,子劉歆繼承其業,成<七略>一書,為圖書分類目錄之祖,較歐西<萬象圖書分類法>早千餘年.<漢書·藝文志>曾簡記其缘由稱:  相似文献   

4.
陳寶箴1895年9月12日(光緒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散原《行狀》記為八月,疑指接到諭旨的時間或舉約數)被任命為湖南巡撫。這一年他六十四歲,經驗與學問與歷練早已超出這一職務所需要的種種條件。實際上他得到這一職務的時間未免太遲。陳三立這一年也已經四十二歲了。當時正是甲午戰敗之際,朝野沸騰,要求變  相似文献   

5.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書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我至今記得由唐弢先生、楊占升先生、嚴家炎先生、樊駿先生、劉再復先生、何西來先生等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向我提問時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蓬遠樓詩話     
正傳杜牧《清明》詩真僞《千家詩》載《淸明》詩云:"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爲杜牧之所作,沿自《後村千家詩》也。此詩膾炙人口,每令人於淸明煙雨之時,念及提及也,而其詩牧之集中無有,人頗以爲疑。余嘗偶閱光緒八年金陵書局刻本樂子正《太平寰宇記》,其書卷九十《昇州》載江寧縣有杏花村,云:"在縣  相似文献   

7.
祁小春 《中国文化》2006,(1):195-218
一、緒言《太平御覽》三六二引何法盛《晉中興書》: 咸和元年,當征蘇峻。司徒導欲出王舒為外援,及更拜為撫軍將軍會稽内史,秩中三千石。舒上疏以父名會,不得作會稽。朝議以字同音異,於禮無嫌。舒陳音雖異而字同,乞换他郡。於是改會為郃[原注:古會切]。舒不得已就職。《晉書》卷七十六王舒傳也有相似記載。這條 數據告訴我們:王羲之的堂叔伯父王舒被朝廷任命 為會稽內史時,曾拒絕赴任,要求改授,理由是“會稽”地名犯其父“王會”名諱。朝廷認為二“會”字同音異,并無大妨。王舒則認為字音雖異  相似文献   

8.
龔鵬程 《中国文化》2006,(1):99-115
一、知識結構的缺陷一九二五年一月,北京“京報”副刊征求青年必讀書目與青年愛讀書目各十部,邀社會名流提供目錄。胡適等人都交卷了,唯獨魯迅作答時發了一通牢騷,曰:“青年必讀書,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 說下出。……我以為要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此語可見其性情,但誰都知道那是故意這 麼說的激矯語。因為魯迅自己的中國書就看得很下少。  相似文献   

9.
陳寅恪先生所讀高僧傳今有三種:高僧傅初集,即梁慧皎撰高僧傳,南京金陵刻经處刻本,四册,十五卷;高僧傳二集,即唐道宣撰續高僧傳,揚州江北刻经處刻本,十册,四十卷;高僧傳三集,即宋赞寧撰宋高僧傳,亦為江北刻經處刻本,八册,三十卷,但其中有批語者僅三册,十二卷。據先生生前發表的与佛教僧傳有關的一些論文的刊布年代及蔣天樞先生撰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可以推知,这些批語應该是先生1926年至1937年間在清華大學任教,讀書授課時所作,其中多數當在一九三五年以前。批語俱寫於原书上下空白處及行间,字極細密,且無標點。批語多時竟至原书几無空白之處,在一页無空白處時,復又书寫於前後頁。從字跡大小及墨色看,同一相關内容的批語,往往不是一時寫成,前後時有補充或更正。設想先生當時讀書,有所得時,即隨手批寫於书上,以為以後撰寫論文時的材料,只是備自己參考,並沒有直接發表的打算,因此書寫颇不规整。但因此辨识整理起來亦颇為困難。原書在去年经先生女兒流求、美延交来,囑代為辑錄整理,時经一年,尚未全部完成,至惑愧怍。先生人品文章,舉世景仰。今徵得流求、美廷二位同意,將已抄錄的部份批語整理發表。海内學人,於此或不僅見先生治学門径之一途也。公元一九八九年七月十日後學王邦維識  相似文献   

10.
本書自一九七九年以《文心雕龍創作論》書名出版後,迄今有十多年了。一九八四年,《文心雕龍創作論》印行第二版時,我曾在文字上略作修訂,並在有關章節後增加了二版附記,以補充或訂正原  相似文献   

11.
嵇康、阮籍之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係根據湯用彤先生在西南聯大講“贵無之學”之兩種學生所記的筆記整理而成,本有上、中、下三章,上為何晏、王弼之學,下為張湛、道安之學,中則為此篇。  相似文献   

12.
康有為先生是南海縣人,去年才死。但是到了現在還沒有人為他做一篇好好的傳,這是很不該的。你們是廣東人——尤其廣州人——應當不放棄這個責任才是! 關於康有為,我本想寫些東西的,可是時間不許我,終於沒有動筆。今天還是請你們幫我記一下,將來就把你們所記中比較詳細的一篇拿去油印,發給你們,就當作本課的講義。  相似文献   

13.
堯舜禪讓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故事,幾千年來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但《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卻說:《括地志》云:“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相似文献   

14.
一 與宋尹同屬於所謂道家學派,而影響較宋尹為遠且大者,是老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周著書十餘萬言,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可為定論。老莊對於“一”“二”的理解與態度,從字面看,似有不同,從內容上分析則基本相同,而莊詳於老。茲分別述之。先看《老子》。  相似文献   

15.
前 言 這篇文字是我最近完成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一書的附錄。朱熹《孝宗皇帝挽歌詞》哈好可以與本書主旨相印證,故備引當時史事加以箋釋。文中時有涉及全書考論部分,不能一一說明,讀者諒之。 二OO二年九月四日余英時附識  相似文献   

16.
過去一般認為二十世紀以前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在民間傳說和文獻記載中部說苗族曾經有過文字。歷史上消亡了的苗文已經很難考證,但是我們在湘西確實見到類似廣西方塊壯文和越南喃字的苗文。儘管它們流傳的時間不很長,範圍也有限,但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着的文字現象,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對之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编后记     
《中国文化》2006,(2):172-173
回眸17年前,1989年盛夏,《中國文化》創刊之時,在首期編後記中,我們申說期刊創辦之旨趣:“着眼點在學術,目的是弘揚文化。”此言的源出,就是“我們抱定的宗旨不變,仍如撰於去年年底的創刊詞所說”——在該篇創刊詞中,主編提出:“深入的學術研究不需要熱,甚至需要冷;學者的創造力量和人格力量,不僅需要獨立而且常常以孤獨為伴侶。”兩年之後,《中國文化》第5期編後,又引用錢鍾書先生的話,重提“冷”、“熱”問題:“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相似文献   

18.
正孔德成先生今年誕辰百年,孔先生的家人、學生近期內有集會以紀念他,孔先生的法書也將於2019年1月19日起,假臺北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展出。孔先生生前的文字,包含生平的文章一冊,抗戰時期的日記一冊以及門生故舊收藏的法書集一冊,也同時出版。學者多知道孔先生書法精湛,四體兼備,常作篆書與楷書。孔先生的篆書自有家傳殷尊周鼎的金文可撫,揩書則寫顏體,他的篆字古  相似文献   

19.
劉夢溪 《中国文化》2006,(1):231-233
乙酉春節前夕,鵬程兄自臺北打電話來,說他客座北大期間寫的旅行隨筆一類文字,不止我看到的那兩篇,拾綴起來有六七萬字,準備出一本書,叫《北溟行記》,希望我便中寫一篇序。他的雅意讓我略感為難。因為平生從未給任何一位友人或同道的著作寫過序,沒有“人之患”什麼的理由,衹是懶爲此  相似文献   

20.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