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词牌的来历     
佚名 《教师博览》2005,(12):45-45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6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词牌的异名     
词牌一般因事而得名,而词牌的异名(别名)则往往是这一词牌(词调)某一名作的题名。部分词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名,这是词律中的同调异名的现象。了解词牌的异名,对我们阅读词章是不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3.
词牌,本来是填词用的曲调,类似于现在的歌谱。后乐谱失传,一般词人只得按前人作品字数、平仄、韵律填写。词调旧名得以沿用至今,实则保留了格式名称。因此,出现了同一格式的几个变体,共用同一词牌或同一格式有不同名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词牌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来源:  相似文献   

4.
词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最初是由民间诗人创造的,唐代开始形成完整的格律,宋代最为盛行。它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一首词,通常标有两个名目,一个是词牌的名称,一个是词的题目。例如《水调歌头》就是词牌的名称,《重上井冈山》就是  相似文献   

5.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贺铸词在词题、词调及表现手法三方面深具特色。为词另立新名是为求得词题与词之内容情意的契合对应;从所用词牌之量化统计中益见词人创调之才;“檃括”手法的大量运用也成为贺铸词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宋金民间词所见不多。近年来"全真道词人群体"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全真道词的观照,能够看到金代民间曲子词的一些踪迹。在词的通俗化和回归民间方面,全真道词人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将一些较雅的词牌改为较通俗并与全真道相关的词牌名、大量采用民间原生态音乐小调"变身"为新的词调以及对一些词调的改进、使用藏头拆字词形式等等,其中很多作品可以归在民间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宋金民间词所见不多。近年来"全真道词人群体"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全真道词的观照,能够看到金代民间曲子词的一些踪迹。在词的通俗化和回归民间方面,全真道词人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将一些较雅的词牌改为较通俗并与全真道相关的词牌名、大量采用民间原生态音乐小调"变身"为新的词调以及对一些词调的改进、使用藏头拆字词形式等等,其中很多作品可以归在民间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说说词牌子     
阅读古代诗词,经常会见到“词牌子”这个名称。所谓词牌子,简单地说,就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刚兴起时,一般都是配合乐曲演唱的。乐曲部分是曲子,文字部分就是词。所以又称为“曲子词”。犹如现在的歌曲中有歌词和曲谱一样。作词,一般就是按词牌子(曲调)的固定格式配上文字。因此,写词又常称作“填词”。  相似文献   

10.
词牌是欣赏一首词或研究整个词史的重要指标。《蝶恋花》词牌历来为众多词家所喜爱并运用,随着时代的嬗变,(蝶恋栅词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显示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试从《蝶恋花》词牌的起源、名称、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以展现其更深层次的意蕴,并验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谈到词,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它那韵律整齐、琅琅上口的语言所蕴含的浓厚情感和文化底蕴。而对于词牌,很多人只知道它是填词时用的曲词名称,规定着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也很多,仅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几十个。当我们追溯这些词牌的渊源时,却发现每个词牌名都有动人的由来与出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西江月"等。清人万树在《词规》中共收录1800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如"点绛唇"、"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至于各词牌、曲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现行  相似文献   

13.
程艳 《初中生之友》2011,(31):36-37
<正>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制谱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此填制新词,后来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  相似文献   

14.
词调名称来源有多种,歌咏香花名草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经统计,产生于唐宋时期与花草意蕴相关的词调共151个,占有很大的比例。缘起于名花的词调多歌咏花貌之美、花香之浓及以花喻人、以花言志;缘起于香草的词调主要以春草、柳枝、药草等为歌咏对象,多寄托春愁、离愁、伤时之情。词调名称中的花草意蕴展现出唐宋人的花草审美观念,对典雅词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词的浅说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词的全称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即乐谱;“词”则是与曲调相和谐的唱词。词牌(曲调名称,如“浣溪纱”、“满江红”等等)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也不同。稍微具体地说,词牌规定是单调还是双调(有的词牌如“忆江南”有单、双调两体),全词字数是多少,所押之韵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词原是供人们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它音乐性的调名,也就是曲谱名,后来人们称之为词牌。换句话说,词牌就是表明这首词是用什么曲谱来歌唱的,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京调""黄梅调""越调"。如标有《菩萨蛮》词牌的词,它的句式、字数、声调、平仄、押韵等都必须符合《菩萨蛮》这个曲调的规定;歌唱时,用《菩萨蛮》这一曲调来歌唱。 那么词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主要见于以下五个方面: 1.产生于边地或外域 唐代时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它的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渐渐被采作词调。例如,在唐代最  相似文献   

17.
《声声慢》词名非源于蒋捷考易健贤一《声声慢》词牌因李清照填写,其同名方见显著。清万树《词律》说:“从来此体皆收易安所作,盖其道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以。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奇怪的是,关于它的词调名,长期以来却有着一种令人困惑的....  相似文献   

18.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19.
人文知识     
词·词调·词牌词,实际上是一种诗的体裁。最初,它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词是诗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旧体诗。旧体诗格式就那么几种,而词就比较复杂了。诗不一定配乐,即使配乐,也是先有了诗,然后按诗配乐,诗不去迁就乐曲。而词则不然,它是按乐填词,所以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词牌,本来与词的格调与内容相一致,即什么样的词牌有什么样的格调和内容:或缠绵,或慷慨;或哀怨,或悲壮。但后来慢慢地发展成词牌基本上管不住词的格调和内容了,同一词牌,可写婉约的内容,也可写豪放的内容。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溶金)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鲜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