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怀建立在关心的关系上,产生于教师的关注与接纳,完成于学生的回应。关怀是学生感受生命教育的途径,是教师所必备的核心品质。文章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从认识关怀、解读关怀、走近关怀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性关怀,直面现实教育中的关怀异化,解读教育关怀中的师生交往,全面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学会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是教育在社会各种利益和力量的作用下扭曲、异化的实践。"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教育考试是维系教育公平的底线。"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但升学率依然应该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不能把"升学率"推向"素质教育"的对立面,甚至不应该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课堂的教育理念下,多元智力理论为"生命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和多维的视野。本文从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出发,阐述了"生命课堂"中蕴含的三大价值并从智力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五个方面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建构"生命课堂"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为我们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即情境观、动态观、多元观和独特观,然后分析了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测验几个方面的批评,最后阐述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进行学生发展评价的四点启示:从符号到场景: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从静态到动态: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从单维到多维: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从统一到多样: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崇高理想.然而,应试教育模式却严重限制了学生"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的"发展",仅仅就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说到底,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消遁,缺少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崇高理想.然而,应试教育模式却严重限制了学生"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的"发展",仅仅就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说到底,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消遁,缺少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家长关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奠基石。然而,异化的家长关怀却是损害亲子关系的毒瘤。"关怀异化"表征为盲目关怀、过度关怀、片面关怀和伪关怀。造成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规约。要实现"关怀异化"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摒弃功利性的价值观,更新传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力图恢复杰弗逊传统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给更多的学生以教育平等,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和智慧,是斯腾伯格改革美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动因.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石,斯腾伯格开发了为成功智力而教的"三元教学与评估"(TIA)方案,旨在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能力模式相匹配,评价体系与教学活动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其缺陷,实现成功智力的协调、均衡发展.以智慧平衡理论为基石,斯腾伯格提出智慧教育是美国教育的未来选择.与传统课程相比,智慧课程倡导多元视角的方法,强调对话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取得平衡,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它暗含着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进行课程整合的要求.斯腾伯格以其智力理论为构念的教育改革,超越了传统的能力观、教育观和课程观,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确立"在卓越中平等"的教育目标,建构更宽泛的能力观,拓展更高层次的教育观,设计渗透性、主题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新世纪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多维智力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数学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利用数学建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却把人异化为知识的容器和经济发展的工具,背离了其关注人的发展之目标。为了改变教育异化人的现状并促进人充分、自由地发展",教育即游戏"理论范式应运而生。"教育即游戏"的理论范式具有生成性的课程观,平等、信任的师生观",对话式"的教学观,多元、发展性的评价观,它不仅引导人关注人的发展,而且从范式的高度规范了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办教育必要考试,要考试必有应试,原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古今中外皆然。何以今日中国之考试(指基础教育,高考为之最)如此强烈地被社会各界所诟病,甚至被贬称为"应试教育"呢?若辨其因,乃功能异化而达极致;欲析其根,实为社会体制性的综合病症。一"应试教育"是一种忽视多数而重视少数、忽视全面的素质发展而重视片面的智力发展,并以选拔"精英"为指归的功利主义教育,其弊病已为全社会所公认。"应试教育"的病象在基础教育,病因则关涉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规模结构,病根更是深植传统文化价值观、功利主义教育观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13.
家长关怀异化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怀异化”主要表现为关怀盲目化、关怀过度化、关怀片面化和关怀庸俗化。家长在给予关怀的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施予恰如其分的关怀是导致关怀走向异化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教育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制约。要摆脱异化的家长关怀,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矫正功利性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相继进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讨论,并据此展开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改革.这一理论对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和一元智力理论及其评价观的比较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当前学生评价的启示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体育运动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因此充满了积极的人文关怀,这对当前的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教育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教育的发展方式由规模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进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师生的共同要求,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育为实验基础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新的智力观对小学语文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多元价值观的树立。多元智力理论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更是其实践性和可行性。多元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观、教学观促使了学生各方面全面不断发展,在语文教育方面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对学校传统教育“差生”问题进一步思考,提出了教师应对机智.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发展的评价观,给学生以适合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是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即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分数的高低,而素质教育却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审美、劳技、应用等能力。目前,各学校尽管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都始终没有离开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已不适应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加德纳教授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多种结构组成,是多元的、可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保证每个学生多种智力的全面开发.文章对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的内涵、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将其与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期能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智力观及其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智力观的弊端日益明显,新的智力观应运而生。现代智力观中以多元智力观、成功智力理论和情绪智力理论最具代表性。这些现代智力观,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正确的评价观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要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智力培养可以培养情绪智力为“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