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情(empathy)一词,中文有多种译法,如同情心、神入、同情、投情、共感、拟情等。共情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而作为一种咨询技术,对其描述的差异不大。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知觉外部世界的方式,感受其体验到的世界,分享其对外部刺激的心理反应,并将自己的准确理解有效地反馈给来访者,并以此促进来访者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认知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一共情:指人的那种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它理解为能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教师的共情,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描述为"进入学生心灵世  相似文献   

3.
共情: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情有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高级共情是分析师潜意识层面即时体验到的反移情.共情是深入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经过积极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准确回应和引发领悟等阶段.不合格的咨询师往往是缺乏共情的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咨询师要达到准确共情,需要有共情的意识与态度、对来访者的终极价值认同、掌握共情的技巧、跟随与引导并进、理解自己的反移情.  相似文献   

4.
<正>"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同理心即共情,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同理心是指危机干预工作者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体验儿童的想法与情绪,然后将体验与理解传递给儿童。同理心是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良药",教师需要了解、理解同理心,在生活中溶解同理心。  相似文献   

6.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感的激发点去"以情激情""以情带情""以情悟情",学生才能"动之以情""悟之以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应该姓"语",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语文味"浓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是许多教师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书法之"意"是书法之美的本质,是书写者人格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凝练的呈现,带领学生于书法之"象"中会悟书法中的"情""法""思""趣""史",可以滋养孩子们的仁义心、秩序心、智慧心、情趣心和民族心。对孩子们而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涵养化育、滋养性灵的过程,是一个能让他们觉得书法有趣而美好,从而真正爱上书法,自觉传承书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剑桥英语词典对"共情"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阅读共情力"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世界,进而与文本融于一体,达到与文本情感共鸣的能力。共情作为一种咨询师技能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笔者认为也可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  相似文献   

10.
共情原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处境,进入当事人的精神思想境界,将心比心地体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然后对当事人的情思作出恰当疏导的心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  相似文献   

12.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意义探寻欲望的驱动,完成了回归"更好的自己"的故事重构.文章通过对来访者在叙事治疗中经历和体验"自觉""自省""自悟"历程的分析,探索了叙事治疗在存在主义取向影响下的实施以及来访者与治疗师在存在主义叙事观下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体验是指亲身经历、实践并获得经验,通过身体感官的直接参与获得心灵的提升,是一个由"身"到"心"的过程,是身体和精神双重参与、相互配合、交相互动,共同实现个体的"灵性"发展([1]).在教育领域,杜威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顾泠沅先生的"活动原理"揭示了这种"身""心"之间的互化关系.重视学生知识获得、技能训练,更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1]).在教育领域,杜威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顾泠沅先生的"活动原理"揭示了这种"身""心"之间的互化关系.重视学生知识获得、技能训练,更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2]).  相似文献   

14.
共情不完全等同于自由和受保护空间,但自由和受保护空间的建立需要共情。在沙盘这个无声的世界里,合理使用共情技术有利于来访者无意识的呈现,充分发挥潜能,探索出一条自我治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来访者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因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又达不到这些期望而引发焦虑,并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咨询师通过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话语,和来访者充分共情,同时综合运用以"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家庭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方法,使来访者逐步转变错误认知,减轻了焦虑症状。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共情是心理咨询各派理论普遍认可的有效咨询的基本特质,正在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共情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无论是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还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偏差思想或不当行为,教师真诚专注的倾听、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恰如其分的表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情"放在"理"之先,切实收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共情原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处境,进入当事人的精神思想境界,将心比心地体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然后对当事人的情思作出恰当疏导的心理技术。随着心理咨询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开展,共情技术也被尝试运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包括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中常出现"有声无情"或"有情无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声"与"情"的关系."声"是指发声技巧的运用,"情"则是指心理情感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具有整体性.二者的阶段性即:最初的情感体验、理论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同样不容忽视.情感与技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表达情感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古诗鉴赏教学为什么要倡导体验式教学法?这是由二者之间的先天联系决定的。从基本特点看: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内在特点是抒发感情。这就是"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意"。因此,鉴赏诗歌,首先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而体验指的就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是人们通过观察、实践感知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强调体验,重视的是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任何教学法只有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部诱因,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情感之维     
当社会越来越重视金钱、权力等物质观念时,知识世界与人类情感世界的距离似乎也越来越遥远了!当今的教育制度往往集中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很少顾及学生情感世界的塑造与培养.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十分重视"情"的.公元前200多年,就已有"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的记载(郭店竹简),后来孔子提出"亲亲""爱人",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也",他们强调的都是出自内心的至情.这样的至情从爱父母的亲情、爱兄弟朋友的友情到爱一切受难者的"泛爱众"的同情,从小到大构筑了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