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 中学时期被喻为心理发展中的“狂风暴雨”时期.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如犯罪、吸烟、酗酒、行为冲动、人际冲突等[1-3].这些问题主要与中学生的自我控制有关.因此,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损耗模型是目前解释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控制失败的最前沿的理论,该理论不仅对人类的自我控制机制作出了解释,而且为如何提高自我控制提供了启示[4].  相似文献   

2.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认知,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以及个体的意志力、选择决策、亲社会性和攻击性等行为,都会受自我损耗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我损耗还会通过个体差异产生间接影响,即在自我损耗条件下,人格对某些行为表现的预测力可能会被放大或被削弱。在由自我损耗导致的诸多后效中,有些是短暂并可逆的,有些则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其影响的持续时间往往由自我损耗的强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为探讨个体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选择能够损耗自我控制资源,探讨选择损耗效应的产生原因既可以着眼于选择过程,也可以着眼于选择的难度特征。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也会对不同领域的选择任务产生影响,研究者们普遍采用双加工理论模型来解释自我损耗对选择的后效。未来需要把取舍冲突难度同其他难度变量分离,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以进一步确认选择损耗效应的产生原因。考察自我损耗对选择的后效还应纳入个体选择后满意感,并尽可能提高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4.
以自我损耗理论的能量模型及加工模型的视角,分析了幼儿教师自我损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工作本身和社会压力两个方面.幼儿教师产生自我损耗的后效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不佳、道德行为失范等;基于自我损耗理论,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认知调节、积极情绪调节、动机调节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250名四川灾区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性别、年级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然后对比2009年与2011年四川灾区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探索时间变量在学习动机水平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以60名灾区中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室实验证明地震所引起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能够解释灾区学生学习动机降低的现象.由此可以解释为,随着时间的逝去,灾区学生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学生对学习的内生动机又重新唤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损耗程度与利他行为的关系,以便为大学生实施亲社会行为提供心理干预和理论支持,采用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行为实验、大学生利他特质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某所高校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与利他行为呈负相关,不同损耗程度下个体的利他行为数据有显著差异,且自我损耗程度低的个体比自我损耗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自我损耗程度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的结论,自我损耗比利他特质对个体利他行为的预测力更好,个体在自我损耗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易做出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7.
将26名中学生网瘾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12次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团体辅导,实施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网络成瘾问卷、自我控制问卷等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且网络成瘾以及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困扰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说明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团体辅导对中学生网瘾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呈现出单维结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显著地高于高中生,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学习自我效能.在分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伴群体对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影响后,重点探讨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我损耗:关于自我调控的一种能量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调控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特质,是引领个体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非常有限的。自我损耗模型认为,自我调控有赖于一种数量有限的能量,该能量类似于人体肌肉的力量,使用之后会出现损耗,并导致新的自我调控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自我损耗一直是自我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传统的观点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对自我损耗现象进行解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创新,也有学者对自我损耗提出了新的看法:资源分配模型、过程模型和机会成本模型就从能量保存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自我损耗现象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我表露是中学生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环节,自我表露的深浅将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女初中生自我控制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中学生日常行为状况调查问卷,对457名女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 2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初中生自我控制与欺凌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欺凌,生源地在自我控制对欺凌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的关键.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基本途径,即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而及时地反馈、体验成功、确立学习掌握目标、对学习进行积极归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理论是由Baumeister等人于1994年最早提出。其认为自我控制是对自我思想、情感和行动控制和调节的一种能力,自我控制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这种资源用在连续发生的事件,后者需要消耗持久力并且被试被实施自我控制时,被试的行为表现相对没有被实施自我控制的被试表现得更差。本文在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对其理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在其基础上阐述了该理论在自我行为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钱淑红 《华章》2007,(9):88-88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自我认同感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培养中学生自我认同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与各学科教师接触的时间也很多,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学科教师这个角度来阐述中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和研究经验,从自我表露内容、自我表露方式、自我表露功能认识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中学生自我表露的特点及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自我表露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珊珊  陆夏平 《考试周刊》2011,(48):233-235
自我调控行为会损耗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导致随后的自我调控任务的失败。本研究考察负性情绪对资源损耗的影响。被试完成不同的色词Stroop任务,通过情绪人脸图片诱发其积极、消极情绪,最后测量空间工作记忆以检测自我调控资源。结果表明,资源损耗后,与未诱发情绪的被试相比,消极情绪组的空间工作记忆更差,而积极情绪组的工作记忆得到了提升,且未损耗资源组没有这样的差异。因此,个体资源损耗时,负性情绪削弱个体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我反馈包括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要素,在个人发展中能起到有效的完善作用.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反馈能力就能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不少中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我反馈环节,导致学习高负低效.本文从案例入手谈了学习后自我反馈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以自我调控学习理论为基础,编制适合中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问卷.问卷由学习自知力、学习效能感、计划和目标制定、学习策略运用、元认知运用、学习情绪调节、学习抗干扰、合作学习策略共八个维度构成.在问卷编制过程中选取了389名怀柔区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研究怀柔区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控制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种自我控制在学习上的表现:自觉与专心学习,控制干扰的情绪,排除无关的干扰,编制一套有效的量表是研究学习自我控制的基础。根据Kuhl和Corno的行动控制理论,本研究提出了自我控制的三个结构的构想,并参考程炳林和林清山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行动控制量表”,编制了中学生学习自控力量表。经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三个二级因素。初步验证了三个维度的构想,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表明:自编的初中学生学习自控力量表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