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企业的合作竞争关系研究是研究企业合作竞争关系的一个分支,是把企业的关系研究放在了产业集群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共存现象及其动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中企业竞合关系的一般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博弈论在竞合关系中的作用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各价值要素重构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知识创新模式受到产业链形态的深刻影响,随着产业链形态演进而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传统产业链的独特特征。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模型——网络主导式独立创新模型,为分析模块化时代的知识创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在网络主导式独立创新模型中,独立创新和协同创新构成网络状产业链中基本的知识创新方式,在系统规则的指导下,知识创新经历了模块划分与系统规则形成阶段、模块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阶段、系统集成与检测阶段、双向反馈修正与知识学习阶段以及模块优选组合与产品创新阶段的模型运行过程,实现了模块创新深化,并进而推动了标准演进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下,产业集群区域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分工演进与合作竞争关系变革深化了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知识外溢效应、需求拉动机制、信任机制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集群升级推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集群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新兴技术和分工网络研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精准育人;大力发展产学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从而拓宽产业集群区域中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集群内部的竞争与合作、集群抗风险能力、持续创新与集群稳定性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国产业集群与英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尚处于相对初步发展阶段,在国际商业环境下竞争力不高的结论。借鉴英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改善发展集群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7.
归纳了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15个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防范对策,指出了风险与防范对策的对应关系,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表明,汇率风险是底层风险,供应链风险的子风险之间、技术落后风险的子风险之间、供应链风险与技术落后风险之间均具有相互作用;政府引导和产业链分工是基层对策,研发类对策、国际化对策和供应链与企业联盟之间具有相互作用,汇率风险防范和项目运营风险防范是结果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中东博士的新著《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产业集群新的分析视角。该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作者两年多的修改完善才得以定稿出版。该书以分工为分析的起点,通过梳理产业集群理论演进过程,指出从分工视角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并把对分工的研究划分为四个层次(技术分工、社会分工、产业分工、地域分工),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劳动分工深化的结果,也是某种特定交易制度安排的结果。信任的扩展是集群分工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网络以它特有的信息、规范功能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分工不仅受市场规模或范围的限制,实际上也受制度安排中交易效率的限制。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注重经济制度的建构,对基于普遍性信任的交易进行规范,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几大产业集群都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但由于受经济区划及行政区划的限制,各大产业集群之间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成带状相连,却缺少足够的协同合作与互动,由此导致了各产业集群间产品结构雷同、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产业集群跨区域网络的构建,特别是跨区域交易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建设,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计算机制造产业协同竞争的能力,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