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因此,环境监测正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体系,这就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区,是指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被当代旅游者享用的自然生态或人文生态系统,是对现存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使旅游者能够亲近自然、观赏自然、体验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直接交流,满足当代人类回归自然愿望的旅游区。建设生态旅游区对于满足旅游者需求,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保护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和建设、符合国际规范和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生态旅游区人才素质及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3.
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生产,承受,信息,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科学规划和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包括保护区网设计,保护区规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目前洱海生态环境监测缺乏智能实时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现状,针对地面监测技术定位了洱海生态环境监测内容、监测对象、监测类型和监测指标等监测目标,提出了一种洱海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和一类洱海生态环境监测节点设计方案。该方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3G以及位置服务等新技术设计了数据感知与处理方式、数据计算模式和数据传输与定位方式,架构了节点功能模块、硬件和软件系统。通过实验模拟与功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洱海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第二水源地的刘家峡水库与上游三条主要水系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对水质的影响至今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及时的检测和评价,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及其之外的准保护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风险预案和保护条例仍然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常规的水源地水质抽样监测方式和单一水质数据已经不足以预测预警水源地污染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也无法追溯和阻止污染源的存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现代理化监测技术和水陆两地环境生态关系,研究建立一套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人口与工农业生产等污染源头追踪评估体系,初步掌握刘家峡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提取第一手资料,也为下一步开展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如,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生态旅游要继续发展就要做到: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对生态旅游区做好充分的宣传,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来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研究,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有的11个自然保护区、3个生态功能区科学考察基础上,采用郑允文等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综合评价了该生态区9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现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优化调整思路和措施,以及拟建的7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7处河流水源保护区、7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的自然保护区名录,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模式.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之一.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为例,利用美国人理查德·福斯(Forster,Richard)提出的"同心圆利用模式"方法,对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区划,将整个景区划分为:弱度利用区、中度利用区、旅游服务区和强度利用区(外围保护地带),每个利用区内又根据不同的景点、景观和将规划的旅游活动划分为13个小区.  相似文献   

9.
济南南部山区是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各地也不断努力开发自己的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生态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见下图).  相似文献   

11.
衡阳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与环境完美协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高度统一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代国际旅游的新时尚,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衡阳市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较为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发展生态旅游的区域经济背景较好,有必要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力度。生态旅游的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准资源评价、市场开拓、项目设计等方面均应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国内外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当前荒漠化评价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展示了3S技术应用于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的趋势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荒漠化基础理论与评价体系的必要。同时,作者在将荒漠化概念理解为“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以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基础上,提出了红色荒漠化概念,即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因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并做出基于3S的红色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路线设计。即:1)确定红色荒漠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2)建立各种红色荒漠化典型类型的数据库;3)基于3S的红色荒漠化评价与监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并举。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关系到我国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文章对影响生态旅游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知名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态度、客源市场、交通条件、政府决策者行为、开发者决策行为、区域旅游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水源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污染源等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水源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与环保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治污为突破口,以集约化生态家园建设为支点,建立国家补偿机制为动力,开发建设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  相似文献   

15.
温州四大生态型旅游功能区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资源的旅游功能区。温州四大生态型旅游功能区建设各有特色,创新了管理体制,但仍面临体制构建“生硬”,交通“瓶颈”制约,资源开发浅显,主导产业“低、小、散、弱”等问题。为推进温州四大生态型旅游功能区建设,项目规划应授权协调牵头单位,项目建设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经营,景区管理需要政策支撑,并拓展全域性生态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山区农村城镇化是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山区生态安全、提高山区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对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同时采用实地调研、实证分析方法,对石台县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石台县城镇化进程中应该采取的更加审慎的态度和积极的措施:加快城镇化观念更新。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科学制定城镇建设规划,消除生态安全隐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生态安全保障系数;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山区小水电和沼气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发挥山区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林产品深加工和原料综合利用;鼓励和帮助农民下山脱贫,加快城镇人口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等功能,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本溪隧道监控系统为例,介绍了QUICS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旅游方式,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涵,以"回归大自然"为主旨,代表了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并颇具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到目前为止,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很肤浅,各地对生态旅游的具体开发措施和对策还很不完善,从而大大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以金秀瑶寨为例,介绍了我国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优势及生态旅游产品的构建,并探讨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主题,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利用新疆南部中心城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2000~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新疆南部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用SPSS软件等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两个系统各年的综合指数,然后对比分析新疆南部6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值,得出这6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最后结论:通过对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对比研究,以期采取符合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定性评价了福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福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对福鼎市主要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展开评价.结果显示,福鼎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各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具有相似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市场影响力还有限;生态旅游景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以上评价可为福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