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及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人的素质的改变和提高是获取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素质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教育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才有可能把经济引向现代化的方向,这是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一、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的需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应实现人的现代化。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可以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但是…  相似文献   

2.
国民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当代中国的国民素质建设应当定位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上,应当包括塑造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基本内容,主要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结构体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全体国民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以及国民精神的综合体现。民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建设文化大省 ,加快广东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是广东增强发展后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广东教育事业为广东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目前广东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实施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的战略中 ,务必深化广东教育改革 ,加快广东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民素质高低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梁启超曾经说过“从前国家托命,靠一个皇帝,皇帝不行就望太子”。现在不同了,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所依靠的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也是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尤其是创造性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的提高不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结果,而首先是建设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处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也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也担负着在教育方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而教育质量则是上海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本研究主要探讨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价问题,立足于上海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和上海市多年来在教育质量检查、考核、督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上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上海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和谐家庭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社会初级群体的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生活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家庭教育和谐的促进,个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伦理道德的重振,是和谐家庭教育现代化要着力实现的目标.和谐家庭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社会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其中,转变观念是先导,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 ,它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广东、深圳、北京等省市的现代化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可为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参照。人均GDP、服务业中GDD的比重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这三项指标 ,是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标 ,大连应针对这些目标采取四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是“经济人”、“社会人”和“理性人”的有机统一体.本文根据这一人的本质的理论,提出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不仅是指素质的现代化,还应包括职业现代化和组织现代化两个方面;素质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职业现代化和组织现代化则是素质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职业的现代化和组织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便不完整,素质现代化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涛 《教学与研究》2005,3(11):16-22
本文认为,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就是要理顺各产业各行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生产和需求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快速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应面向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经济。一是创建知识型企业,当好孵化器;二是推广普及新科技、新知识、新思想,当好助推器;三是参与社会改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责任感的培植有其重要价值,转型期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征堪忧,高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植,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多做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而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教育、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时期,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这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大好时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重新审视小学语文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好经济的现代化与国民素质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每个发展中国家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本对新加坡的国民素质教育与现代化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我国8当前的国民素质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平衡未被彻底打破、新的社会平衡尚未完全形成,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如果国民素质严重失衡,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或畸形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国民树立"学习素质"观念,并提高对素质观念内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