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杰出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三一——一○九五年)是一个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载,变法运动失败后,有人告密王安石亲党三十人,沈括名列第十五。沈括与王安石结交较早。皇祐右三年他的父亲逝世,墓志铭就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执政时,沈括丧母,回钱塘守制。熙宁三年终丧回京,积极参加了变法运动。第二年迁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成为制订新法的参谋。此后五、六年间,他不但是新法的参与设计者,还是积极的执行者,一直到管理全国财政的职务。变法失败后,御史蔡确曾攻击沈括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变法期间他直接主管的工作,重要的有: (一) 熙宁五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豪族地主以“兴役扰民”为借口,宣布停修两浙水利。  相似文献   

3.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宋代科学家。仁宗八年(1063)考中进士,曾出任宁国(今属安徽)县令。神宗时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担任过“权三司使”,“判军器监”等重要职务。此外,沈括还担任过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延州知州等职。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受牵连而遭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圆。传世著作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裁的文集。全书六百余条,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医药等许多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梦溪笔谈》系宋,沈括所撰。沈括,字存中,生于宋天圣九年(1031年),卒于绍圣二年(1095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宋仁宗嘉韦占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迫隐居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撰《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5.
张觅 《初中生》2018,(13):24-25
1086年,沈括已入暮年.他从仕途退下,归隐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在此,他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寄情于山水之间. 沈括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过.他曾任提举司天监(天文观测机构的最高官职)、翰林学士、三司使等高官,后来又担任了延州知州.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因受牵连被贬官.几年后,沈括又因抵御西夏外敌不力,再被贬官,自此仕途之路彻底断送.  相似文献   

6.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科学家。年轻时曾任沭阳县(今江苏沭阳)主簿,又做过几任县令级的地方官,勤政爱民,颇著业绩。1063年考中进士,参加昭文馆编校书籍并研究天文历算,著成《南郊式》一书,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因此被宋神宗提升为太史令兼管司天监。任内制造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仪器,并和“布衣”(平民)历算家卫朴改革历法,修成了《奉元历》。不久,又升集贤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1页“问答题1”为: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引者注),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失败——引者注)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请回答: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差  相似文献   

8.
北宋著名的法家、科学家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主要著作《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技术所达到的光辉成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是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典籍。沈括一生的自然科学实践是同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运动。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派攻击他:“朝廷新政规划巨细,括莫不预”,并把他列入王安石新党的“黑名单”,这正说明沈括积极参预新法制订,为坚决推行新法而奔走南北,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学家。字存中,浙江钱塘人。据《宋史·沈括传》所载,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著”。他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除撰写有专论《乐论》一卷、《乐器图》一卷、《三乐谱》一卷、《乐律》一卷外,还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梦溪笔谈》。但是,颇为遗憾的是,上述音乐专论皆已失传。好在《梦溪笔谈》中,尚有他关于音乐论述的记载,其中反映出了他的音乐思想和在音乐学上的贡献,显示出沈括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重要。沈括音乐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唐人何易于所任最高职务是县令,典型的“七品芝麻官”。然而,《新唐书》中却作为廉吏专门为之立了传。他为什么能享有如此殊荣呢?何易于任益昌县令时,刺史崔朴欲乘船春游,下令益昌县派人拉纤。因正值农忙人  相似文献   

11.
唐末农民大起义之前,继裘甫起义之后还爆发过一次庞勋领导的以桂州戍卒兵变开其端的起义。这次起义的原因是戍卒反对长期在桂州留戍。究竟戍卒是哪一年开始南戍桂州的呢?史籍中有两种记载:《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崔彦曾传》都说是咸通六年(865年)徐州戍卒三千人南遣安南,分其中八百人戍守桂州。按旧制,戍卒三年一更。咸通九年(868年),戍卒以“至期请代”为理由要  相似文献   

12.
一则,英军侵入阿富汗的时间,课本第103页指出是“1838年底”。应改为“1839年4月26日”(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2页)。另一则,这次起义的结果,课本第104页写道:“失败了。”应改为“这次起义以阿富汗胜利而告终”(同上,第594页)。反英起义的结果,令人深思。阿富汗反英起义,是1840年9月~1842年11月,而中国清政府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即鸦片战争,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阿富汗和清政府,都是落后的国家,抵抗的是同一个对象———英国侵略者。但是,两次反英运动的结果,却截然相反:阿富汗重新获…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沈括是位全才,在许多方面都有成就,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世人所称颂.但是在物理方面他所做的贡献我们知之甚少,笔者曾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竟然有80%的不知道沈括在物理上有什么发现.只知道他的《梦溪笔谈》.其实在《梦溪笔谈》里面物理条目数占第二位之多,看来我们应该了解沈括在物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这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在11世  相似文献   

14.
一、《梦溪笔谈》及其作者《雁荡山》是宋代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四卷杂志一,题目是为便于介绍而后加的。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苏沈良方》等。  相似文献   

15.
陈清泉同志的《关于文天祥评价的几个问题》(见《北京师院学报》80·3期)一文中说:“……他(文天祥)想发挥的作用也确实发挥了,如作过县令的天台杜浒,就率领四千人到临安归文天祥节制”。这里作者把杜浒称为天台人是不符合史实的。 根据史书记载,杜浒不是天台人。《光绪临海县志·忠义》中有杜浒的传,但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1962年第1期刊登了张一纯同志的《关于天理教起义二三事》一文,其中论及天理教领袖李文成和冯克善的关系问题。张文说,在天理教起义前夕“李冯矛盾已很尖锐,已经酿成分裂”。在革命爆发后,进行武装斗争期间,冯克善闹分裂出走,“这是起义招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论断的根据是《靖逆记》上这样一段话:“(林)清与文成欲分割燕豫,(冯)克善欲据德州,以扼南北,乃往会(其大弟子)宋跃漋,语之曰:‘……林清多大言,少实际,李文成阴险叵测,吾意不乐与林李共事,  相似文献   

17.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课余谈及时事,常慷慨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5年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笃深。1907年到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文科,研究哲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革命党人林文、林尹民同住一室,情同手足,时称“三林”。 1911年春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这就是载入史册的1911年夏历3月29日之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前,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克强)、赵声任正副部长,他俩通  相似文献   

18.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主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而且不愧为舆论界的骄子。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作者 《西湖游记二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少年聪慧好学,喜爱文学,16岁就在家乡组织城南文学社,被推为社长。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曾任吴县县令、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等职。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后期著名诗文流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文学应表现出独特的个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自幼苦读书,“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明史”本传)可是科场失利,三十五岁才中举,此后八次考进士均未被录取.于是迁嘉定(今属上海市)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的人常达数百,称他为“震川先生”.他有志为国为民,曾说:“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但却一直不能施展抱负.六十岁始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令.他在作县令时,审案慎重,不为自己的乌纱帽而迁就上官,终被借故调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明代以进士为小吏的,只他一人.直到隆庆四年(1570)始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的保荐,做了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第二年在任上病死,活了六十五岁.著作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