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4-15,32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是"以情为主而义附之,所以成为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诗,"主要作品有《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思想内容,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讽谕诗创作也存在不少缺陷,这是由作者创作的主旨所决定的。过分注重"为时为事"、"补察时政"的创作原则,影响了讽谕诗的情致韵味。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谕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起白居易的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因为讽谕诗不但白居易自己在编集时将它摆在首位,而且也为历代研究家们所公认,它是白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这些诗,历代研究家们把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列,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历代白诗的研究家们,对研究讽谕诗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因此而硕果累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个显然不足之处,那就是大都以《新乐府》、《秦中呤》(以下简称《新》诗和《秦》诗)  相似文献   

4.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可贵主张。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经历和政治思想等方面可知其这一主张提出的根源。《秦中吟》和《新乐府》更能具本体现白居易讽谕诗的创作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几部文学史,之所以把他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或“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以自身的文学实践,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白氏同元稹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及他所创作的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饱含着悯怀疮痍、关心民瘼的激进民本主义思想的讽谕诗,无疑是标志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唐社会现实的讽谕诗。他受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主张诗歌创作要起到讽谕君王的作用。他的新乐府组诗关注下层人民生活,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本文试就《新乐府》五十首来分析儒学思想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其钧 《学语文》2002,(1):37-38
中唐诗歌史上有过闪光的一页,那就是新乐府的出现。从创作实践看领头者该是李绅,他首先写了二十首讽谕时事的《乐府新题》(惜已亡佚)。元稹读后和了其中十二首,白居易见了李、元二人之作,写了五十首,总题曰《新乐府》。就今天所能见到的作品而言,白居易可谓“后来居上”,不仅题材扩大了,表现手法亦颇有进展。当然,“后来居上”并非不费气力的自然所致。这一点只要将元、白二人写的新乐府序言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两人虽然都主张托讽时弊,言词直朴,但白居易则更强调创作意图的“当代性”——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不掩锋芒,不曲为虚远之想——“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白居易虽然说“系于意不系于文”,但对诗歌的章法、句式、语言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也都说得清清楚楚。更可贵的是他的新乐府诗也确实体现了这些想法,章法完整,题旨专一,语言晓畅,参差自然。相对而言,元稹新乐府诗在这些方面显然有所不及。可见之所以能“居上”,应归之于这位“后来”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觉的艺术追求。下面我们将就元、白二人问题之作《缚戎人》来淡谈。  相似文献   

8.
《秦中吟》、《新乐府》是白居易两组著名的讽谕诗。白居易的研究者多数都认为《秦中吟》的写作后于《新乐府》。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清人汪立名。他在《白香山年谱》中,系《新乐府》于元和四年、《秦中吟》于元和五年。《新》诗系年想必依据其序,《秦》诗系年,他除了在《不致仕》的笺注中作了一个推测外,未言及其它。依从  相似文献   

9.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诗笔触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时事,推进政治朝向更清明的方向发展。元稹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其中他最为重视的当为讽谕诗的创作。元稹不仅尝试着用多种体裁创作讽谕诗,且题材广泛。讽谕诗的创作寄寓了元稹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诗笔触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时事,推进政治朝向更清明的方向发展。元稹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其中他最为重视的当为讽谕诗的创作。元稹不仅尝试着用多种体裁创作讽谕诗,且题材广泛。讽谕诗的创作寄寓了元稹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
提到白居易的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和感伤诗。这不但因为它是诗人得意之作,而且也是历代公认的白诗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作品。讽谕诗中的《新乐府》、《秦中吟》,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更是脍炙人口,为历代文学家们赞不绝口,文学史家们更是津津乐道。不仅如此,在这方面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绩甚佳。然而对于白居易的闲适诗,似乎很少有人问津,不但文学史书上较少提起,而且到现时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为数不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一方面看,这类作品中名篇极少,而且又是“闲适”的内容。这样,“闲”而且“适”,自然也就没  相似文献   

12.
高有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1):20-21,25
《买花》一诗,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讽谕诗”中《秦中吟》组诗十首之一。这首诗虽“其言直而切”,但含蕴丰富、手法新巧。它选取了贵族竞买牡丹这样一个突出而又带普遍性的现象,不仅揭露了豪门贵族生活的奢侈浪费,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而且从中折射出中唐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消费观念、物价关系、贸易方式等诸多信息。本文就试图从审美风尚、消费观念、物价关系等方面来解读原诗文本,以探其美刺之旨而见其讽谕手法之妙。  相似文献   

13.
理性的挣扎:白居易讽谕诗说复议黄果泉唐代中期,著名诗人白居易大力张扬讽谕诗说,这使他在后世、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赢得了现实主义诗人的桂冠。有必要对他的讽谕诗说重新加以审视和检讨,一个直接的理由是:讽谕诗说的提出及实践,在其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中,既非起于始...  相似文献   

14.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可贵主张.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经历和政治思想等方面可知其这一主张提出的根源.<秦中吟>和<新乐府>更能具体体现白居易讽谕诗的创作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学语文》2007,(5):38-38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位。他曾将自己51岁以前写的1300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为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共有170多首。其中《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可谓"篇篇无空文,句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时白居易是一名多产的诗人,其文集《白氏文集》共收录诗文近4000篇。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闲适、感伤、讽谕、杂  相似文献   

17.
《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新乐府》和《秦中吟》一样,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作者自己把它归之于讽喻诗一类。这类诗一般都是“一吟悲一事”,讽刺的目的比较明  相似文献   

18.
讽谕诗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从认识价值、功利价值和语言成就三个方面,对讽谕诗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探讨。 1 白居易讽谕诗的主要成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了多方面的重大社会矛盾,具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讽谕诗都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闻见之间的“足悲之事”。笔锋所及,上至国家大事,下及风俗人情,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抨击横征暴敛,或揭露权贵的荒淫,或谴责不义的战争,从众多的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中唐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是中晚唐诗坛的大家。在创作上,他取得了与李、杜齐名的卓越成就,在诗歌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论,是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也是他前期创作讽谕诗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就其作为一种艺术理论在我国古典美学史上的由来和影响而言,白居易的诗论又是唐代自陈子昂、杜甫以来,诗歌领域里现实主义同形式主义斗争之集大成的理论总结。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如果说李、杜的诗作是诗歌创作的不可企及的高峰,那末,元、白的诗论则是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现存的白居易2,806首诗歌中,涉及到妇女问题的不下百首,单在“讽谕”诗中,就有26首之多。如此关注妇女问题,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确属罕见。也就是因为这些诗,白居易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与指责。与他同时代的杜牧在《李戡墓志铭》中,借李戡之口攻击这些诗是“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并恶狠狠地说:“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人。”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说:“迨元日起而后将身化为妖冶女子,备述衾裯中丑态,杜牧之恶其蛊人心,败风俗,欲施以典刑,非已甚也。”今人裴斐在《无白雌黄》中则指责白居易“对待女性”“残忍与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