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9名举重国际健将比赛条件下抓举同等杠铃重量时成功与失败的18次试举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特定负荷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技术特点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动作的时空特征来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伸膝提铃阶段合加速度矢量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时提铃用力较均匀,而失败试举时运动员对杠铃不稳定作用力的方向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如何选定试举重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举成功率低,这是近几年来我国举重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例如赛前训练、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心理因素、试举重量等等,然而影响试举成功率的直接因素却是试举重量。运动员的试举重量应该根据其平时(特别是赛前一个月)的训练最高成绩、体力好坏、技术稳定性、竞技状态、心理因素、比赛经验、是否减体重以及对手情况等各种客观因素,综合起来慎重地研究而定。选定试举重量这是主观的东西,然而其依据却是客观存在着的。因此,试举重量选得是否合适,就看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符合了就能够使运动员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成功率一般也就比较高;反之则否。如何选定两个动作总共六次的试举重量呢?确定试举重量是否存在一些客观规律呢?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和国际举重比赛的统计分析,企图探讨某些客  相似文献   

3.
通过举重比赛的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大多数教练员均认识到在当今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是十分重要的。比赛中第一次试举重 量要得过高,导致第一次试举,甚至是第二、第三次试举失败的实例比比皆是。第一次试举重量要得过低,导致第二、第三次试举重量不好要、不好举,成功率也很低,不能充分发挥本人比赛实力水平的实例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4.
影响试举成功率因素很多,如赛前训练、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心理素质、试举重量等,笔者试从第一次试举重量、赛前准备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提高试举成功率是举重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对中国男队和参加全国青年、省少年男子举重锦标赛的男运动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试举成功率普遍偏低.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有赛前训练、减体重、准备活动和选定试举重量等.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试举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就是为解决举重比赛成功率偏低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张国政两次重大比赛的实例,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理论与实践资料分析法,对选定试举重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分析结果认为,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是重大比赛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战术.而对训练实力、赛前实力、比赛临场实力的认识和区分第一次试举与第二、第三次试举实力的各自特点则是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的前提.同时,还要熟练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竞技状态水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举重比赛战术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第一次试举重量第一次试举重量在比赛中非常重要,它首先要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要确保第一次试举成功。否则,就将失去竞争机会。在第一次试举重量中战术应用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8.
回越峰 《少年体育训练》2010,(1):96-96,F0003
根据试举重量与竞技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经验,选择抓举、挺举的三次试举重量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是较客观、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第二是根据竞技能力结合战术需要选择各次试举的重量。  相似文献   

9.
从几次重大比赛来看,吴数德的抓举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每次比赛以三次试举机会来看,吴数德有两次比赛是三次试举成功,有三次比赛是二次试举成功,只有一次比赛是一次试举成功(为破成年世界纪录,第二次试举重量就要了112公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观察与统计的方法,并结合面访与调查,就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第一次试举失败的原因进行探析。结果显示,心理状态不佳、准备活动不当、技术发挥失常、第一次试举重量过高等,是导致其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在第二、三次试举时给杠铃增重的战术方案在专门的文献里,对第二、三次试举时给杠铃增重的战术问题尚缺乏研究。根据布舒耶夫(1963)的观点,在第二次试举时杠铃的重量应增加5公斤,而在第三次试举时增加2.5公斤,也就是举重比赛规则所允许的杠铃重量的最低增加量。鲍日科(1967)认为,在第二次试举时杠铃的重量应增加7.5或10公斤,而在第三次试举时则应增加2.5或5公斤。我们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证明,最近几年来,在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参加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用不太大的重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个级别的全部赛事成败率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试举成功率比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抓举比赛中的后掉次数比前掉次数高;挺举的上挺失败次数高于下蹲翻失败次数;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的试举方案比上届增多;同时,对各国运动员试举技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运动员技术发挥不稳定、实力不足和比赛心理素质不好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合理地确定第一次试举重量 经几年观察比赛统计证明:运动员突出地发挥最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较高的试举成功率做保证。成功率若高会给以后的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信念。否则,会产生不良因素,导致一个时期内总是担心自己在竞赛中,试举是否成功。为此,提醒教练员,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应当根据以往比赛最佳运动成绩的发挥和试举成功率,结合平时的训练最高成绩,赛前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举重比赛按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各有3次试举机会(破纪录有第4次试举但不计算总成绩)。在比赛中能否正确合理利用6次机会,对于发挥运动员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比赛中,运动员试举成功率低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队近年来在比赛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试举成功率的高低,在某种情况下,往往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原因。比赛中成功率的高低,又与教练员、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赛前训练、技术掌握、临场发挥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该比赛于1992年11月26日—11月2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比赛的裁判工作。现将比赛中本人观察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同行们。1 临场执行裁判员的判决尺度1.1 对场上运动员试举出现明显错误的判决:当运动员试举出现提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臀部触及举重台,两次预蹲,两次点名之后运动员超过所规定的试举时间等现象时,临场执行裁判员都能果断地判该运动员试举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一、运动素质 (一)力量和速度在竞技举重的作用 1、举重训练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杠铃高度和速度的快慢,力量是对试举动作的完成起支配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速度是对试举动作的完成起保证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举重竞赛规则重要条例的变化对运动员试举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男子举重队认真研究新规则,合理有效地运用战术,提高比赛中的试举成功率,为运动员获得比赛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举重比赛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两项标准举法各有三次试举(破记录有第四次试举,但不计总成绩)。正确而成功地利用这六次试举,对于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及合理运用战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国内的举重比赛中都不乏正确运用战术,达到很高成功率的事例。但也常见战术失当,成功率很低,其至完全失败的现象。自从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国际新规则规定每次试举的准备时间由  相似文献   

19.
廖继光上挺动作的成败对比及半蹲式接铃技术要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亚洲举重锦标赛75公斤级挺举比赛上,我国优秀运动员廖继光在第二次试举中成功地举起了185公斤,打破了当时的全国记录。在第三次试举中,廖继光试举190公斤向亚洲记录冲击。但是在完成上挺动作时,上肢将杠铃举过头顶之后,由于下肢没能支撑住,致使动作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下肢支撑不住呢?在廖继光采用的半蹲式接铃技术中,下蹲动作应如何完成?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廖继光上述两次试举的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2004年全国少年女子举重分龄赛(13~15岁组)比赛的成败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探讨,其结果是试举成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选择试举的重量不适宜,技术动作和力量的训练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心理素质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