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年来 ,由于小品美文的流行 ,周作人的文化小品文以其冲淡、自然、优美的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周作人 ,字岂明 ,我国现代作家 ,鲁迅的二弟 ,“五四”时期一度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闯将 ,后思想逐渐消沉。 1937年日本占领北京后 ,他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全国解放后 ,他从事文史和翻译工作 ,著作颇丰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和散文方面。 30年代时 ,他和林语堂一起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 ,文章自成一家 ,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这篇《故乡的野菜》就是他的一篇优秀之作。文章通过对故乡三种野菜的介绍 ,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之后,周作人的小品文创作全面铺开,并且以冲淡平和、闲适旷达的独特格调迅速制胜,为其时的散文创作开创了新的园地。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理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探究周作人小品文中以古典情怀、世界眼光以及民族本位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意蕴可见出其小品文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社会生活颓靡,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审美趣味发生巨大转变,促进了世俗化小品文的出现。散文家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的小品文亦庄亦谐,率真自然,富于真情实感,贴近生活,是晚明生活图景和文人心理的真实写照。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追求闲适自娱,抒写世俗生活和融汇通俗文学,是传统散文基础上的通变创新,为后世文学的世俗化写作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以名士式的小品文为创作主要体裁的文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散文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学革命运动.其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与明代小品文相近情趣,是建立在二者背景近似的基础之上的.周作人对晚明散文理论有意识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散文的语言上,要自然大方;二是对晚明小品文平淡境界的继承;三是提倡不为情牵,不为物累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平淡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其笔下的小品文于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嘈杂中既有儒家的冷静,又有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可谓有“不下堂筵,坐穷林壑”之雅趣。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以“言志”坚守文学本体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认为文学是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言志”既促成了现代散文的美学转型。也导致小品文故意脱离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极其复杂,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对乡土的认同使李广田主动地接受了周作人的乡土文学理论,同时,周作人的小品文以及玛尔廷、怀特、赫德逊、阿左林的乡土散文创作共同开启了李广田散文创作中的乡土想象,而反叛乡土的情结又使李广田的散文在乡土想象中呈现给读者一个独特的画廊。  相似文献   

10.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作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同时又是一个“五四”狂飙突进青年,曾高举过人道主义旗帜进行思想革命。他后来的沦落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身的脆弱个性以及爱好创作静穆、平淡冲和的小品文,形成了人性向背的巨大转折。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他的散文观念是发展的:早期主要以英国小品文为模范,后到晚明的传统中寻根,直到认为现代的理想散文应当是既有外援又有内应,他的散文逐渐从简单走向成熟。这一成熟的散文理论是在对五四启蒙精神的认同和反思的背景中形成的,他将自己对西方个性主义的向往和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为文方式融汇起来,在散文理论及创作领域内成功示范了如何协调矛盾的甚至是异质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和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驱者相比,周作人参加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比较晚的。胡适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把周作人的一些文章列在“发难后期的文学理论”部分,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但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主张“思想革命”,召唤“平民文学”,虽然没有先驱者那种举旗冲锋的头功,而他对先驱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小品文异军突起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晚明,小品文创作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世人心态以及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小品文异军突起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晚明,小品文创作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世人心态以及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小品文由前期浮躁凌厉之巅向平和冲淡之谷转变,追求一种闲适蕴藉、“自我表现”的趣味之风;但透过其柔和的笔调,却又可以发现其散文貌似平淡实质蕴含“苦”和“涩”之味。由此,构成了其小品散文存在平淡与苦涩矛盾对立纠缠的二元风格。具体言之,“平和冲淡”不是周作人散文的唯一风貌,“凌厉苦涩”也不是周作人散文的仅有格调。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既“平和冲淡”又“凌厉苦涩”的,是由辐射性与内敛性这二元相结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纠缠。周作人小品散文纠缠于二元之间的复杂风格,既让我们看到了其散文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颇受争议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