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氯化镍为镍源、氨水为碱源及赖氨酸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Ni(OH)2粉末,经过400℃煅烧得到分散均一直径约2.5μm的Ni O微球。使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样品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对Ni O微球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在电流密度为5m A·cm-2时,比电容高达243.8F·g-1,说明以Ni O微球为活性物质制备的工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奕萱  侯永江  国洁  李博 《科技通报》2019,35(10):1-7,38
采用置换法合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催化剂,即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薄片上负载层状结构的Ni-Co-B双金属纳米颗粒,标记为Ni-Co-B/rGO-a。通过TEM,XRD,EDX,BET和H2-TPD等技术对合成的Ni-Co-B/rGO-a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Ni-Co-B/rGO-a催化剂在0. 3 mol/L CH_3COOH和1 mol/L NAOH混合溶液中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同时测试了rGO,Co-B/rGO和共还原法制备的Ni-Co-B/rGO-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Ni-Co-B/rGO-a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表现出最好的活性,峰电流密度为23. 8 m A·cm~(-2)。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锌、六次甲基四胺、聚乙烯基亚胺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工艺,在柔性PET衬底上制备了具有有序阵列结构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电子束蒸发镀膜方式在ZnO纳米棒周围包覆了Mn_3O_4薄膜,并结合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基于Mn_3O_4@ZnO阵列复合电极材料的柔性透明超级电容器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充放电法研究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电子束蒸发工艺得到的Mn_3O_4薄膜具有优异稳定的电化学特性,三维ZnO纳米棒阵列可以作为透明电容器件的集电极,提供了较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比电容,在2 m V/s时,器件的比电容可达9.2 m F/cm2,并且器件具有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及稳定性,可以满足柔性储能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贺国锋  张倩  薛娇 《科技风》2016,(4):87-88
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以硝酸钴、硝酸镍、硫代乙酰胺分别为钴源、镍源和硫源,以乙二胺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及Ni Co_2S_4的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Ni Co_2S_4/RG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00 m A/g下,50次循环后容量为920 m Ah/g,库伦效率高达98.5%表现了出色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5.
黄振德 《大众科技》2007,(9):121-123
以聚丙烯酸来络合碳酸盐的方法来制备合成LiNi0.5Mn1.5O4,用X射线衍射、DSC-TGA、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的影响,并针对所制备的单相尖晶石结构LiNi0.5Mn1.5O4在大电流0.5C下充放电循环性不稳定,进行了掺杂改性,结果共掺杂体LiCo0.09Ni0.41Mn1.5O3.85F0.15初始容量为131mAh/g,15次循环后的容量为130mAh/g,比容量损失仅为0.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碳纤维为载体,采用两步水热法在碳纤维基底上先后生长硫化钼和硫化镍纳米颗粒(Ni_3S_4-MoS_2-C),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征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将Ni_3S_4-MoS_2-C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Ni_3S_4-MoS_2-C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2261 F/g,与单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Ni_3S_4-C、MoS_2-C)相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储能器件的广泛发展,近年来拥有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以及拥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同时满足高功率密度以及高能量密度的储能需求,学者将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相结合制作了电池型超级电容器。本工作报道了一种高性能、无黏结剂的碳布负载的Nb_2O_5薄膜结构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采用一步CVD法制备了碳布负载的Nb_2O_5薄膜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该复合材料在2A/g的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为79.1m Ah/g。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7%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陈卡凌  周密  钱欣  陈枫 《科技通报》2012,(1):156-159,183
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制备CuO/SiO2纳米复合纤维的新方法。即将静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结合,得到前驱体纤维;随后在适当的温度下热处理去除有机成分,最终得到直径150~200 nm的质量比为10%CuO/90%SiO2复合纳米纤维。使用SEM、TG-DTG、XRD、FT-IR、BET、UV-Vis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SEM、TG-DTG、XRD、FT-IR结果表明该纤维的成分、形貌和晶相很大程度上受到煅烧温度的影响。BET结果表明该纤维的比表面积为141.95 m2/g,是纳米结构。光吸收测量结果发现该纤维的紫外光吸收性能随纤维晶相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 Ni1/3Co1/3Mn1/3O2,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 Ni1/3Co1/3Mn1/3O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在2.8~4.4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4.0 m Ah·g-1。  相似文献   

10.
对超级电容的充放电采取了双闭环控制,设计了PI调节器和Switch判断选择器,并将超级电容的充放电控制为恒流状态,验证其在极短时间内能够吸收来自负载的能量和释放已经储存在超级电容内的能量,并使车载蓄电池未超出设定电压,保持蓄电池本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由于无记忆、充放电快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硅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并且原料易得,地壳含量丰富等特点,但是体型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是制约其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稻壳为原料,基于镁热还原法制备纳米硅粉。XRD表征制备的原料纯度较高,结晶性能良好,TEM表征硅纳米粒子大小在50 nm左右,分散均匀。电学性能测试表明在0.5 C电流密度下测试,得到接近800m Ahg-1的比容量。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矿物微斜长石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在碱性条件下水热合成出了高铝含量的介乳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N2吸附和小角散射(SAX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样品的晶胞参数为4.17nm,平均孔径为3.36nm,BET比表面积为300.13m2/g,平均孔容为0.25cm3/g.  相似文献   

13.
锡负极材料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体积膨胀(300%)、导电性差以及不易形成稳定的SEI膜等问题,因此限制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本课题主要针对锡作为锂离子电池锡负极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喷雾干燥、SnCl_4水解的方法将SnO_2担载在了纳米碳管上,通过多巴胺的包覆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Sn O2/CNTs-C复合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经过300次循环之后达到了507 m Ahg~(-1)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4.
胡伟 《今日科苑》2008,(2):67-68
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XRD、TG.DTA等对化学混合法制备的Ni/SiO,单元催化剂进行了表征。BET比表面表明,适宜的硅溶胶浓度可以使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制备方法对比表面积影响不大。XRD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负载在SiO,上的金属镍。金属镍分散越好,镍的晶粒越小,催化剂的活性也越高。TG.DTA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结合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酸来络合碳酸盐的方法来制备合成LiNi_(0.5)Mn_(1.5)O_4,用X射线衍射、DSC-TGA、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的影响,并针对所制备的单相尖晶石结构LiNi_(0.5)Mn_(1.5)O_4在大电流0.5C下充放电循环性不稳定,进行了掺杂改性,结果共掺杂体LiCo_(0.09)Ni_(0.41)Mn_(1.5)0_(3.85)F_(0.15)初始容量为131mAh/g,15次循环后的容量为130mAh/g,比容量损失仅为0.6%。  相似文献   

17.
王乾  盛雪莲 《内江科技》2006,27(7):141-141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eO/Zn、纳米CeO/A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出纳米22lCeO/Z、纳米CeO/A复合材料块体的方法。2n2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聚苯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进行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比例复合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研究表明:聚苯胺/石墨烯比例不同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利用率和电容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1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i复合材料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常规浸渍法研制不同碳材料(AC-1,AC-2,AC-3和CNTs)担载纳米钴基催化剂。通过XRD、TEM、XPS、H 2-TPR、N 2-TPD、CO化学吸附、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氧化还原能力、载体与活性位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并在400~500℃,空速为6000~24000 h-1条件下考察其氨分解催化性能。TEM和CO化学吸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活性炭载体担载纳米钴催化剂,高比表面积载体具有高的钴分散度,其纳米钴颗粒尺寸从小到大的关系为:Co/AC-1Co/CNTsCo/AC-2Co/AC-3。然而氨催化性能大小关系为Co/CNTsCo/AC-1Co/AC-2Co/AC-3。碳纳米管载体催化活性要优于几种不同的活性炭载体。这表明碳纳米管载体也是一种不错的可适用低温下氨分解催化剂的载体,这可能归因于其较高的电子传导性以及给电子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