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教师只有对所要教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侃“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念,口头表述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通俗地说就是阐述“教什么内容、为什么教这些和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由于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创新过程,能凸显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雪琴 《广西教育》2007,(6A):21-21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把握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正确的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才能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合理的安排教材的体系,才能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内容上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总之,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道对该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四点认识:一、目标要实和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就必须在课前预设中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其中“教什么”很重要,教师须在做好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目标,目标指向明确,学生求知欲望才会强烈。教学目标就像靶子,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教材文本是必做的工作。从教学决策角度来说,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制定,决定着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既而决定着学生对语文真正意义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通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课文处理”,即技巧地高效地利用课文,充分地角度精致地运用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目标明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或者说,教材处理就是:如何利用课文,利用课文干什么,利用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实施教学的依据是教材,而教材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必不可少的“范本”和“载体”。小学数学新教材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它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了,以前是“教教材”,现在则是“用教材教”。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新的理念告诉我们,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考虑的仅仅是“怎样教”,关注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缺少对“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教学目标合理性的拷问;关注教学活动是否做到最好,缺少对这项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合理的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缺少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关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各个方面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新课程视域下教学实践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由教师决定学生,教材决定教师,给什么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回答,怎么理解。我们的教学总是缺少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互动性的交往,缺少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和理解,总是要按教师的理解、编写者的解释学课文,缺少平等对话的空间,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只有对所要教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集合概念”在教师理解中出现了较多的偏差.在分析集合概念的本质及高中数学中集合概念的内容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集合“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根本问题,并给出了一种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先提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教什么"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课标的认识。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唯有先知道"教什么",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由此看来,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8,(26):21-2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置教材,究竞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以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现成知识,通过教师自己的“咀嚼”之后喂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农村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还在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仅停留在文本上,教学效果甚微。新课改提倡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文本,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大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张嘴能说、提笔能写”的素养和能力÷语文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要重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训练针对性强,借用教材中的典型例子,实现“成模块语言范例”的理解、复制、转移和活用。贾志敏老师前后两次教学《普罗米修斯》,为我们提供了追求语文教育真谛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点拨和评定.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准备用多少时间去学”“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等,它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多,可能更需要教师一些具体的指导.如教学“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时,在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出示如下自学指导:请认真看教材第31页例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思考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学科“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两年,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开始引起关注。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有情意价值、知识价值和语言信息处理价值。教学价值与教学目标有重合性,但其范畴又大于教学目标,教学价值是通过教学目标得以体现的。在探寻教学价值时,可以依据语文课程目标、学情,依据信息处理价值优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