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许多中国文人都有一个“苏东坡情结”,女作家芳芳就有一篇《喜欢苏东坡》的文章,文未曾言,假如能有幸和苏东坡处于同一时代,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苏东坡,理由很简单,喜欢苏东坡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2.
邓拓与《潇湘竹石图》据古书记载,苏轼流传在世的画迹共两幅,一幅是《枯木怪石图》,一幅是《潇湘竹石图》。人们喜爱苏东坡豪放的诗词,更青睐他潇洒的丹青。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两幅绘画作品更显露出不容忽视的价值,更何况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在抗日战争期间流失到...  相似文献   

3.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4.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苏东坡研究》第一辑上发表的暨南大学东方龙吟先生《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行实考证》一文中相关内容,根据翔实的历史资料,提出了关于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的行实问题的两点看法:一、《剑井记》作于"靖康"未必不可能;二、陆蒙老字元光者其实另有其人。尤其是后一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以为作《咏蝉》诗之晋陵宰陆蒙老元光即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文章通过多家族谱记载与世系推算,认为曾任晋陵宰的陆蒙老元光与苏东坡晚年挚友陆元光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6.
要了解苏东坡,不妨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该书完稿于1945年,1947年由美国JohnDay出版社出版。《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自己最偏爱的一本英文著作,从酝酿此书到完稿共十余年,实为其呕心沥血之作。以下读者将欣赏到的片段就是节选自《苏东坡传》的几个重要章节。与原文相比,略有改动。苏东坡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宋代诗人,想把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写好写活,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然而林语堂成功了———《苏东坡传》不但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自从两个中译本问世后,它又为国人所看好。  相似文献   

7.
一天.数学家苏步青应邀到喜欢研究古典文学的小王家做客,他们坐在开着的窗户旁一边看书一边聊天. 忽然.苏步青指着自己翻看的《苏东坡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赤壁赋》说:“这本书肯定有错误!把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给搞错了,瞧,书上印的是1080年.我们知道苏东坡生于1037年,活了64岁.《赤壁赋》开头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我知道按干支纪年法1982年也是壬戌年,所以这本书上说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是1080年肯定是错的.”  相似文献   

8.
严桂根 《现代语文》2002,(12):12-13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收入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下面我们从品味赤壁词赋入手,领略旷达人生,进而从哲学高度真正解读苏东坡。一、赤壁词赋:独具一格矛盾美任何名作,其内蕴都是丰富多彩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也是正常的;况且我们面对的是苏东坡,其世界观的复杂也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复杂。在赤壁词赋中就出现的一组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其独具一格的“矛盾美”,别有一层哲理味。《念奴娇·赤壁怀古》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以及在这块大地上生活过的英雄人物,抒…  相似文献   

9.
《三苏祠》2004年第4期,何家治先生在《苏东坡真赞--三苏祠盘陀画像碑》一文中,把三苏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刻石的《苏东坡盘陀画像碑》摄影发表,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盘陀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11.
我敬佩苏东坡的人品和才华,曾多次到河南的三苏园和海南的五公祠、东坡书院去瞻拜;我欣赏苏东坡的尚意书法,不仅数十春秋常读、临习,而且还常把苏东坡的《寒食帖》、《赤壁怀古》帖用于书法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一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四大传记之一。林先生与苏东坡可谓神交已久,对他景仰不已。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民国二十五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  相似文献   

13.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争论。苏东坡批评孟浩然,认为孟诗不是不佳,可惜“作料”少。清初诗人施愚山不同意苏的看法,反嘲说苏东坡的诗不是不佳,只可惜“作料”多。  相似文献   

14.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15.
正《苏轼留带图》,御书房《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崔子忠根据苏轼的一段轶事而绘。宋神宗年间,苏东坡与佛印法师是知心好友。一天,苏东坡突然来访,佛印正欲为僧众说法,故意开玩笑不让苏东坡就坐,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随即用禅宗之语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  相似文献   

16.
传说宋代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文学家苏东坡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首诗:  相似文献   

17.
五岳之外.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属于了不得的名山。苏东坡有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无论进入哪座大山,苏东坡在庐山的这等感觉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是谓通感。  相似文献   

18.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19.
学会抄读     
北宋文人朱载去拜访大文豪苏东坡,很久未见主人出来。原来苏东坡正在抄《汉书》。朱载不解:“以先生之学识,还用得着抄《汉书》吗?”苏东坡答道:“我的学识还很肤浅,不读书不行呀!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像苏东坡这样的抄录读书法就是抄读,即以写代读,以写促读,二者有机结合。抄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与默读、朗读、诵读等读书方法相比,抄读并未引起同学  相似文献   

20.
从图书馆借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吃饭到上厕所,苏东坡的魔力令我手不释卷.苏东坡,这个人生路上风霜雨雪绵绵不断的眉山男儿,到底是怎样来烘焙自己的一生境遇,成为一位风光无限的旷世奇才的呢?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