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邓小平参与了中苏论战的决策、辩论和文稿的起草,也是了结中苏论战的设计者和实现者。中苏论战对邓小平关于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过等思想的形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盐铁会议论战性质辨析丁毅华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的盐铁会议上,与会者分为两个阵营,唇枪舌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场论战的性质?对此,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深究,需要澄清。一关于论战双方的阶级分析参加盐铁会议,作为论战双...  相似文献   

3.
“信教自由论战”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重要论争。这次论战以思想文化界著名人物陈独秀、蔡元培、吴虞等人为一方,以周作人、钱玄同等人为另一方,双方就非基督教运动是否符合宪法“信教自由”原则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展开了论辩,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本文对此次论战的起因、论战内容及论战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曹刿论战》的两点看法徐志才《曹刿论战》是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历年来,有关《曹刿论战》的参考资料和分析文章较多,意见各异,我觉得有两个问题仍需探讨。第一个问题,《曹刿论战》是侧重于记事,还是侧重于记人?从许多资料看,有的说它侧重于记事,有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苏大论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更加严重,使苏联党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中国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更加严重。尽管中苏双方都声称论战是为了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场论战中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与此相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埋下了其在20世纪柬步入低谷的伏笔。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中苏论战的起因及深层根源,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引发论战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另外,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及其影响下的个人因素无疑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引发了激烈的中苏论战。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作为学说、运动、制度,在它产生的一百五十多年间,三个发展阶段上经历了四次大论战。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论战还将持续下去。共产党人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心理准备,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10.
读了1978年第四期《语文学习》上赵国彦同志的《曹刿论战及其他》一文,有点不同的看法。赵文六次提到了鲁庄公的“鄙”,认为《曹刿论战》(以下简称《论战》)全文都是以庄公的“鄙”反衬曹刿的“谋”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以刘师复为代表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和以江亢虎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党的倾向第二国际的议会主义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双方各有合理的见解,但都暴露了各的谬误,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加以辨认,以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和信念。  相似文献   

12.
德里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左派马克思主义学者,著述颇为丰富;“中国社会史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中外学者特别关注的学术课题,笔者拟就德氏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略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朱熹陈亮之间的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论战之一。他们二人在论战中主要讨论了“王霸义利”、“醇儒与成人”等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尝试解释论战产生的原因,认为他们二人在解决南宋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局势问题上,一个站在了儒家内圣立场,一个站在了儒家外王的立场,由此引发了这场论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以及中国农村性质问题展开了论争。这场大论战持续时间长,影响也很深远,而且参加论战的人员比较复杂,牵动着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但令人不解的是,当时史学界的“正统派”——科学史学派却对这场论战态度冷淡,几乎无人参与其中。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论战的起因和目的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科学史学派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会参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争论;论战的议题不在科学史学派的研究范围内;论战的参与者并没有被主流学术圈接纳;科学史学派与论战各方在治史方法上有着巨大差异;论战的起源、发展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战的党团性使得科学史学派对它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学术界正在进行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大论战。论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价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实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奋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场讨论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过三次有名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这场斗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社会主义者”的论战绵延不断,论战双方各执一词,相互辩驳,有时达到十分激烈的地步。然而,人们看到,单纯从论战中击败对方或说服对方,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工立国派与以农立国派之间的论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扩张是以工立国派的立论基础,而文化冲突则是以农立国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蕴含明显的矫枉过正、退而自省的特色.在影响深远的整理国故与中西文化论战中,胡适这种"矛盾"言论与思想论战策略尤值得深思.探讨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对于理解胡适,对于时下的中国,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