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朝末年秦将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王国。这个地方政权前后共传了五代,历时近百年之久。南越王国存在的年限属西汉前期,它与西汉王朝关系如何呢?拙文试根据有关史料加以论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首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结束了春秋以来诸候割据称雄的局面。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秦朝建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91年和1993暑假都去南国深圳旅游并小住,全然因职业兴趣关系,先后两次去位于广州市区西北部的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及其新建之博物馆参观,并作详细记录,现经整理,撰成本文。 一、历史上记载的南越 秦末汉初,于今岭南之地,曾建有南越国,立国者赵佗、称南越武王,五传帝位,凡93年。据历史记载,赵佗治国“甚有文理”,其政治建制参仿秦汉,同时推广“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都提到"外臣"和"属国"两个名词.和后世所称的外国臣民与附属国有所不同.它们在汉代的历史中有特殊的含义和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讨.先谈"外臣"问题.对"外臣"问题讲得比较清楚的,莫过于与南越有关的材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越已成为秦的郡县.到了秦末汉初,南海郡的龙川县令赵佗发展势力,独立称王.西汉朝廷承认这种现实,于汉高帝十一年  相似文献   

4.
<正>赵佗(?-前137),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他是秦末汉初南越国的国王。南越,相当于今天的岭南、两广一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的龙川令。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烽烟四起,秦朝政权风雨飘摇。时任南海尉的任嚣病重,他把赵佗召到床前,表达了趁秦朝大乱,依靠南越地理优势建国的想法。并让赵佗代理他行使南海尉的职权。不久,任嚣死去。  相似文献   

5.
南越王赵佗是在岭南实行封建割据,建国称王的第一人.《史记·南越尉佗列传》是记录此史事的最早记载.因而,它是我们研究南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材料.余积年有志于南越国史之探索,仅就管窥之见,对此列传略作笺证.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赵佗南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赵佗南下的历史地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也尚存争议,但总体而言,认为其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居多,无论是对赵佗评价的分裂论还是肯定论,赵佗的历史影响大,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赵佗南下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文、政治、文化、客家民系、民族融合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楚地人陆贾.以门客的身份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能言善辩。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不得僭越;劝说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氏岌岌可危时,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将相和”,斩除诸吕。  相似文献   

8.
赵佗在秦末乱局中,不仅继承了南海郡尉任嚣的政治遗嘱,而且有所突破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岭南为本、大义为先的自备待变战略构思。赵佗运用这种战略思想,兼并岭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国,突破了南海郡一郡的立国范围;促进中原移民和当地越人的融合,扩大了南越国的立国基础;不奉秦朔,加速秦朝灭亡;不逐鹿中原,促进了西汉的建立;大义归汉,维护了天下一统。自备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治理南越的措施,待变中包含了很多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思考。自备待变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是赵佗和南越国得以屹立于历史长河的基础,古诗中多有对其的正面评价。石家庄应大力宣传和发展赵佗文化。  相似文献   

9.
答:公元40年,越南爆发了一次越南人民反抗我国汉朝封建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出身于越南貴族雒将的征側、征贰姊妹,因此越南史家也称此次起义为二征起义。四汉时期,汉朝封建統治者的势力已經滲入越南。公元前二世紀时(公元前207——111年),越南属于赵佗統治下的南越国。当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将南越领土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在这九郡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方。  相似文献   

10.
秦通南越_新道_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为了巩固统一,先后开辟了从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修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汉书·贾山传》)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修筑九原直道,“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关中通西南夷,“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至于秦与岭外的南越的交通,则有“新道”.《史记·南越尉佗列传》云:“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这里所说的“新道”,据索隐引证乃“秦所通越道”.任嚣死,“佗即绝秦所开新道,聚兵自守.”(《通典》卷一八八《边防四·岭南序略》)顾祖禹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才征发治狱吏不直者“筑南越地”.(《读  相似文献   

11.
挖掘赵佗文化,要从佗城这座古老文明而又颇具现代气息的点待会城镇开始。佗城的一砖一瓦、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赵佗文化之精髓,赵佗南下带来的文化变迁在佗城可谓是体现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挖掘赵佗文化就要从佗城的文化挖掘和利用开始。基于此,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考证,分析了佗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佗城中的赵佗文化,重点介绍了佗城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佗城文化挖掘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召开的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除了在传统秦汉史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外,还对秦汉时期南越国历史及岭南文化展开了较为集中的研究,现谨据我们所见,简述如下:一、秦汉时期对岭南的开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重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平定百越的战略行动,其对岭南的开发影响至深.南越被平定以后,通过推行郡县制、开新道、凿灵渠、兴筑城郭等手段,加强了中央政权与南越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会者在此认识基础上,更为关注秦戍五岭、平南越,乃至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伴随着军事、政治的冲击波,秦汉  相似文献   

14.
秋风辞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景帝刘启之子,前140年即位。在位时,削弱王国割据势力,打击地方豪强,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盐铁专营,塞决河,兴水利,开屯田;军事上击凶奴,通西域,灭南越,开西南夷。他独尊儒术,倡导辞赋,建立汉乐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广州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26题,以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南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南越地区与汉、楚、越、巴蜀、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情况的认识,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题第2问,利用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关键柱这一特别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国朝代顺序的掌握情况和对历史时间内涵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运用假物得姿和即实求虚的方法认识历史时间。下面就该问题做简要分析,请同行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6.
近检读有关史籍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以下简称《文书》)、吐鲁番出土墓志墓表资料以及有关史家学术论文,发现曲氏高昌王国令尹、府与公等问题,值得一议。这对研究立国于吐鲁番地区,时间近140年的高昌王国历史不无好处。因这两个问题互不关连,意见极不成熟,不成长篇,故名杂谈。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美国为了把南越建设成遏制共产主义的堡垒,在南越实施了广泛的心理行动。教育援助项目就是其中之一。1954-1974年这20年间,为提高南越政府形象和培养亲美意识,赢取人心,美国利用教育援助帮助南越推行大众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传递美越爱民之心。此外,还在对教师的培训和课程体系调整等过程中渗透意识形态、宣扬美国自由民主之优越性。这些耗资颇多、本意在于赢取人心、遏制共产主义扩展的诸多举措,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目标,客观上却极大地改变了南越的教育现状,推动了南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虫吧     
《纳尼亚王国传奇》在《哈利·波特》风靡世界之前,有一部书已经风靡了世界整整50年,这就是C·S·刘易斯(英)的《纳尼亚王国传奇》。《纳尼亚王国传奇》叙述了一个名叫纳尼亚的王国从诞生到毁灭的历史。通往纳尼亚王国的通道不止一条,把生活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孩子送到那个妖精遍地的世界。这样,  相似文献   

19.
祸从口出     
慢慢地走在琳琅满目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我不禁惊讶于赵佗苦心经营的这片热土。曾以为这千里之遥的南海之滨只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与我这真定(今正定)人毫不相干。但几乎是在了解到南越王赵佗的传奇经历后的瞬间,便体会到了南海明珠广州的亲切。曾经的陌生立即被两千多年前的繁华景象,被浩瀚南海的波涛;中刷得无影无踪。南越王赵佗的家乡是河北省正定县赵陵铺村。  相似文献   

20.
对唐朝吐谷浑人大规模迁徙原因的研究,学术界似乎已经形成定论,笔者尝试从更深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认为吐谷浑人的大量外迁,是吐谷浑王国、吐蕃王国、唐朝三方经济结构运行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运动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