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互动:以内容定位"亲和力媒体""通过有趣的互动方式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内容上营造一个亲和力媒体的形象,才能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出租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车体,乘客在车内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乘客可以自由随意地选择想观看的内容,在这些看似随意的点击中,形成了乘客对广告的阅读,使看广告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财经新闻传播主导权是全球化语境下大国争夺的重要领域,用以彰显国家经济形象。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中,我国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元素"、"中国故事"日益成为国际财经新闻争相报道的对象;由于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媒体对国际财经新闻也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3.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媒体表面繁荣但实际欠发达,国际传播力差而造成的话语权缺失致使中国的国家形象难以得到完整展现,这与我国的大国形象极不相符。因此,着力提高我国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谋求从媒体大国到媒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推介媒体形象、树立媒体美誉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媒体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养成和提升。现代广播媒体更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态势,更应该有效地开展形象推介,以不断占领受众新市场,吸引受众注意力,锻造媒体品牌,获取传播的最佳效果和发展的最强动力。在这当中,打造"看得见的广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3日,《凉山日报·周末》(以下简称《周末》)正式创刊,作为已有40年历史的地方党报《凉山日报》从未有过周末报的历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周末》的崭新形象都与本报正刊拉开了距离,它以清新、开放、不拘一格的办报风格,以新闻性、社会性、参与性为原则的办报对策,肩负起了更加尊重新闻规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加满足读者需求,让党报成为颇具亲和力媒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好的版式形象,向来是版面编辑追求的目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富有个性与亲和力的版面,又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的“先遣大使”,直接影响着报纸的吸引力。如何设计出富有个性与亲和力的版式形象?今年元月,我参与了《山西农民报》的全新改版过程。  相似文献   

8.
"亲和力"——这是近年来许多都市类媒体为争夺市场份额、吸引读者眼球大打的一张新"王牌"。为了提高自身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亲和力,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是指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的代言人,亲和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的荧屏形象、个人魅力,还影响到媒体的地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送温暖以及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排忧解难、送温暖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和以人为本的重要工作思路,找准新的报道切入点,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公信力,对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媒体形象、公众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广播媒体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竞争的性质和形态也愈加复杂: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广播同质媒体,也来自于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而竞争的内容也由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及效果扩张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亲和力的比拼。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如何塑造媒体形象,已成为当今广播电台竞争获胜的法宝和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具有亲和力的国家传播形象,展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课题.不过,近些年来,在与经济地位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对外传播却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地位,在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世界传媒格局中,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中国传播机构的一系列新动作,在外国人眼里又是一个传播"强势"的国家,有调查表明,2010年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让一些美国入觉得"令人恐惧,胜过友善"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行为,往往被一些国际媒体放大为"国家意志"的扩张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5年《纽约时报》中国环保议题报道为样本来具体分析西方主流媒体"他塑"中国形象。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所谓"低政治"向度、非传统安全性但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话题。环保主题的报道中,虽然也有对中国的肯定,但主旋律还是对中国负面甚至妖魔化的报道。"雾霾中国"也成为《纽约时报》社会类报道的中国形象代表。但气候峰会的召开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引领了气候问题的全球范围合作。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展现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决心与创造性的贡献,赢得了"合作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媒体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信赖度、受欢迎程度等。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针对媒体公信力出现的下降趋势,媒体本身在受众中的地位、形象出现弱化的现状,广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如何积极努力,提高公信力,使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媒体亲和力,就是媒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能力,这种说法较为浅表.从深层次看,媒介亲和力是指媒介能够使受众产生亲近的愿望,使受众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沉淀而成的一种永久性"符号系统",媒介亲和力是二者之间达成的一整套有利于意义共享与认知一致的话语系统.①亲和力体现的是媒介对受众的和谐度,媒介亲和力对媒介的销量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全球化,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反映,在国际冲突中也是各国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中日之间隔海相望,合作关系密切。但由于对待历史态度的分歧,经常产生摩擦。日本是名符其实的传媒大国,媒介舆论控制力极强,国际影响力较大。日本媒体以"国益论"为报道的根本出发点,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向世界建构起中国威胁,不友好,不合作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媒体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信赖度、受欢迎程度等.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针对媒体公信力出现下降的趋势,媒体本身在受众中的地位、形象出现弱化的现象,广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如何积极努力,提高公信力,使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表现为媒体对受众需求的关注与满足程度,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和喜欢程度。那么,电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应该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要从与受众零距离贴近中来。电视记者只有与受众贴得更近,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新闻责任和新闻视角,做出的节目才会更“好看”。一、在选题内容上贴近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亲和力与新闻内容选择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关系。内容选择是新闻报道亲和力的原发因素,是价值关系的“源”。受众对内容满意度越高,亲和力越强;受…  相似文献   

20.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把专题报道作为媒体品牌来经营.以越来越多的板块.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越来越新的表达方式,使专题报道更加生动鲜活.更具时代感、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