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曾冒着枪林弹雨,采访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表了大量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通讯和报告文学。50年代,他被新华社派驻中南海采访,并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随从记者。80年代末,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导师。他治学严谨,著述丰厚,其著作有的成为国内大学新闻专业教材而被广泛使用。他就是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徐熊。北京。新华社宿舍楼。前不久,徐熊虽然很忙,听说是滨海县家乡来人了,还是欣然…  相似文献   

2.
他是我国著名的军事记者。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采访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表了大量的军事通讯和报告文学。 50年代,他被新华社派驻到中南海采访中央政治时事活动,并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随身记者。 80年代末,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导师。他殚精竭  相似文献   

3.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4.
在“两会”新闻学的门槛上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承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新闻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两会”新闻组于3月21日邀集首都一些新闻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总结。各单位在会上汇报的重点,是报道怎样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8年第12期刊登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从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说起》一文后,一些报刊进行了摘登。本刊最近又收到了几篇继续评议此事的来稿,现选登两篇。在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的问题上,有的同志对人民日报也曾有微词,我们认为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8年第12期刊登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从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说起》一文后,一些报刊进行了摘登。本刊最近又收到了几篇继续评议此事的来稿,现选登两篇。在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的问题上,有的同志对人民日报也曾有微词,我们认为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0月下旬在福州市举行,会议就新闻摄影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次会议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福建日报社承办。首都和全国各地报社代表共140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48位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范敬宜,新华社副总编缉朱承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解放日报社总编辑丁锡满等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9.
乔天富,主任记者,大校军衔,曾参加自卫反击战、老山防御作战等战地摄影报道。曾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近日,笔者(以下简称周)就“北约空袭南联盟看战地新闻摄影”这一话题访问了他(以下简称乔),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周:今年3月24日以来,北约悍然时一个拥有领土主权的国家南联盟进行空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及时派出摄影记者(当然也包括文字、电视记者)前往战地采访,对此你怎么看?乔:北约一开始空袭南联盟,作为  相似文献   

10.
多从群众的角度采写报道曹绍平曹绍平,53岁,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分管国内、军事、体育报道。他曾先后在新华社青海分社、半月谈杂志社、新华社国内部等部门工作。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他注重政策理论学习,注重调查研究,长...  相似文献   

11.
孙振宇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孙振宇,河北省曲阳县人,生于1938年11月,1956年参加解放军报创刊工作,1988年被授于大校军衔,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学会理事。多次被总政评为优秀党员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几十年来,他以歌颂部队官兵、办好军报为己任。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南疆自卫反击战的采访,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其摄影作品《今日上甘岭》、《向妈妈报捷》和《一代玲珑震海天》等多次获得军内外奖项。他拍摄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制作成大型宣传画…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名家在京逝世的消息,内地新闻界反而比台港报纸迟发,仍然是值得我们共同从新闻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总结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名家在京逝世的消息,内地新闻界反而比台港报紙迟发,仍然是值得我们共同从新闻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总结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丁钢是中国青年报社原国内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20多年,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记忆。丁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职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是做报社机动记者那段时间,我与丁钢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儿子外都是新闻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儿郭蓝燕三人都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的主任,被中国新闻界传为佳话。老丁调入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之前,在东北、江浙、上海等地做过地方记者,穿行滇藏边界,翻越唐古拉山,报道中印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1966年夏天,我随部队的一个报告团到大庆。烈日当空,酷热烘烤着茫茫荒原。我们来到了油田钻井机前,只见从高高的井台上走下一位身材不高、着一身“油包” (沾满油泥的工作服)、满脸油污的记者,他,就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摄影记者胡伟同志。三年之后,在一次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幸又在战场上重逢。三月的乌苏里江畔,风雪交加,寒气袭人,胡伟穿着一套不太合体的军装,和驻地军民朝夕相处,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荣立了三等功。边防  相似文献   

16.
华山同志因病久治不愈,于1985年9月22日在广州逝世。华山是广西龙州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冀察热辽日报、东北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是战场上活跃的军事记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坚持带病上前线采访。军事报道是他作品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看到《报刊文摘》1988年12月27日一版摘载《新闻战线》的《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谈沈从文逝世消息迟发的原因》的摘要后,令人对我国新闻事业及其体制上的诸多弊端,感慨系之。下面引《报刊文摘》所载,谈谈个人想法。一、“沈从文先生5月10日晚逝世,没有哪  相似文献   

18.
接通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电话,告知朱昌都五一前夕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连声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之后他又在来信中写道:“给予我这么高荣誉,确实受之有愧,我只能视之为集体的荣誉,视之为组织的关怀和勉励,视之为鞭策自己做好工作的动力。”朴素的言辞反映出朱昌都一贯谦虚的作风。 新华社国际部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驻新加坡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与全国近3000名劳模一起接受党和祖国给予的崇高荣誉,新华社国际部的同志都为之感到光荣和骄傲,大家说朱昌都是位好同志、好党员、好的基层领导,称赞他敬业爱岗,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的好品德;称赞他为人厚道,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每当“大事件”发生时,他几乎都在场,其中不乏危难时刻:1986年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1991年华东水灾、1997年广西边境大排雷、1998年长江抗洪抢脸……  相似文献   

20.
王会 《中国记者》2023,(7):123-125
<正>陈笑雨是著名新闻记者、杂文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参与其中的“马铁丁”这一集体笔名名噪一时,撰写的杂文曾风靡全国。陈笑雨在新华社工作过14年,是新华社最早的特派记者之一。解放战争期间,他转战华中、华东多个战场,在战火纷飞中及时将我军战绩报道出去,用手中的笔记录波澜壮阔的战争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