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热膨胀法测定了低合金高强钢CCT曲线并分析了其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钢在3~50℃/s冷却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30℃/s以上时还会出现部分马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和转变结束温度相应降低,显微组织逐渐由粒状贝氏体向板条贝氏体转变,且相变组织越加细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钒中碳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以及硬度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20℃.当连续冷却速度小于2℃/s时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大于2℃/s时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可把2℃/s作为轧后控冷的临界温度.这就为制定含钒中碳钢加热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奥氏体化温度900℃变形40%时,0.1℃/s~60℃/s的不同冷却速度的相变膨胀曲线,并测定了该钢的相变点,根据转变特征和膨胀法原理绘制了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奥氏体化温度900℃变形40%的条件下,以60℃/s的冷却速度,冷到200℃时,其组织几乎全部为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样的显微硬度也增加。在冷却速率很慢的时候,只能看到铁素体相变而看不到有贝氏体相变的发生。并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贝氏体转变温度趋于降低,贝氏体的形貌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自动相变测定仪测定一种新型轧辊用高速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分析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该钢的Acl为770~830℃。Acm为920℃,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为190℃,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大约为O.8℃/s,贝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接近于0.025℃/s.  相似文献   

5.
在Formastor—F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膨胀-金相法测定了含碳量为0.87%的铝包钢LBX87A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金相组织,并测定了各个试样的硬度值,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0.5℃/s时,钢中存在网状碳化物,当冷却速度为2℃/s左右时,获得索氏体+珠光体组织,当冷速≥10℃/s时,钢中有马氏体组织产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记录仪上测定了铌钛复合强化型590MPa级大梁钢在不同冷速下的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并结合金相组织和硬度测试,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组织转变、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的冷却范围内,试验钢分别获得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在0.5℃/s以下时,获得F+P,在1℃/s~10℃/s之间时,获得F+P+B,在15℃/s~50℃/s之间时,获得F+B,在100℃/s时,获得B+M。试验结果为轧钢生产提供了工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2):39-42
以石墨型铸造Mg-10Al-1Zn合金为原料,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测试样品的布氏硬度,来分析均匀化处理后不同的冷却速度对样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0℃保温24 h连续冷却后,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均以层片状的形态析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减小,β-Mg17Al12相析出数量逐渐增多直至完全析出。经均匀化连续退火后,合金的布氏硬度值均比铸态58.7 HB有所提高,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减小布氏硬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冷却速度为0.0183 K·s-1时到达最高值81.2 HB。  相似文献   

8.
以低碳高强船板钢为研究对象,用热膨胀法、金相法测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的各个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分别予以讨论。结果表明,尽管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出现组织多元化、形成机制复杂化的现象,但仍然可以按照相变组织简单归类为多边形铁素体(PF)和珠光体(P)、退化珠光体(PD)、贝氏体(B)、马氏体(M)。其中PF和P为近似平衡态相变,因PD的形成需要局部或一定的过冷度,故它是非平衡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9.
王子瑜 《考试周刊》2015,(4):194+84
本文设计了三种含铌量不同的微合金试验钢,采用热处理模拟方法研究了900℃奥氏体化550℃等温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低铌钢热处理后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加少量板条贝氏体铁素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含量明显增加,且组织细化,同时随着铌含量的增加强度提高,中高铌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可达到400MPa水平,且屈强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影响高碳钢线材拉伸性能的因素,避免马氏体组织,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随着吐丝温度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提高,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且冷速为15℃/s钢的抗拉强度优于10℃/s的钢,但吐丝温度达到940℃,因钢中出现马氏体组织,虽然抗拉强度仍有提高,但断面收缩率下降。生产中通过调整斯太尔摩入口辊速、风机风量来控制冷却速度和相变温度,可以达到所期望的金相组织和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PEG)为聚乳酸/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塑剂。研究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聚乙二醇对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6000)的聚乙二醇中,PEG2000影响苎麻纤雏对聚乳酸结晶成核活性最为显著。PLA/PEG2000/15wt%RF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是纯聚乳酸的2倍.X射线衍射(WAXD)显示,复合材料以30℃/min快速降温时仍然是结晶态,而纯聚乳酸以10℃/min速度降温时则是非晶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G1eeb1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柱状硼铜(USIBOR1500P)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下热成形硼钢的变形抗力。首先将试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再以40℃/s冷却速率降到950~550℃,分别以应变速率为0.01、0.1、1/s进行热拉伸试验,获得应力一应变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成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高温成形件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高温下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较为敏感,变形抗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形抗力随着变形程度、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n型硅基底制备了Cu/CoN/Si(100)和Cu/CoSiN/Si(100)薄膜,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表面形貌.用扫描透射电镜能谱分析法得到了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铜在上面两种薄膜中浓度与表面距离的分布,然后利用菲克第二定律对Cu/CoN/Si和Cu/CoSiN/Si体系中cu的扩散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温条件(300℃-700℃)下Cu在CoN和CoSiN两种薄膜中的扩散系数表达式分别为8.98×10^-13exp(-0.45eV/kT)cHf/s和5.39×10^-11exp(-0.49eV/kT)Cm2/s.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种不含贵重金属钼、镍、铜低合金耐磨铸钢,该钢经920℃×2h空淬+260℃×2.5h空冷回火热处理后,获得了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ε碳化物复相组织.下贝氏体呈细长针状,马氏体呈粗短针状,残留奥氏体呈簿膜条状,碳化物呈细小条状.下贝氏体含量约为19%、马氏体含量约为67%时,实验钢的硬度高达51.6HRC,冲击韧性亦为62J/cm^2,获得了较好的强韧匹配性,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1.56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培养出能同时去除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的微氧颗粒污泥,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接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研究了微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以及稳定运行条件下供氧量对处理效果和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微氧颗粒污泥的成功培养仅需1个月;供氧速率在2.83.2gO2/d,COD,NH3-N和总氮(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1%,85%和81%,脱氮速率达1.7gN/d,出水水质最佳;成熟的微氧颗粒污泥粒径集中在0.453.2gO2/d,COD,NH3-N和总氮(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1%,85%和81%,脱氮速率达1.7gN/d,出水水质最佳;成熟的微氧颗粒污泥粒径集中在0.452mm,当供氧速率低于2.3gO2/d时,颗粒污泥结构致密,供氧速率在2.32mm,当供氧速率低于2.3gO2/d时,颗粒污泥结构致密,供氧速率在2.33.2gO2/d时,污泥性能稳定,供氧速率增加到3.2gO2/d时,污泥沉降性能下降,并出现颗粒解体和丝状菌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热的良导体——碳纤维改善相变材料的热传导速率开展了研究.通过碳纤维与甘二烷的物理混合制备了相变复合材料.采用示差扫描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和差示热分析法测试了此相变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了碳纤维的掺量与长度对甘二烷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能有效地改善甘二烷的热传导速率,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是2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甘二烷的储热、放热速率增加.掺入碳纤维后,甘二烷的熔点从40.2℃增加到50.8℃.当掺入6%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60s;当掺入10%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0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