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官受贿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不乏领导干部;窝案串案突出;犯罪黑数较大。法官受贿的原因:对法官的物质待遇不满;法官拥有可能滥用之权;对法官裁判的监督缺失;对法官受贿的惩处乏力;一些法官自身素质不高;一些法官存在侥幸心理;行贿法官者的拉拢腐蚀。法官受贿的对策:须提高法官的物质待遇;去除法官的行政化模式;加强对法官裁判的监督;增大法官受贿惩处力度;推行法官职业的精英化;健全法官廉政制度建设;堵塞法官受贿犯罪源头。  相似文献   

2.
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基于法律规定的精神和宗旨,自主寻求裁判事实与法律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判决的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力,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扩张性,又具有有限性,极易被滥用。阻却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要从运行机制、行使规则、监督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贪污贿赂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其产生原因:一是社会机制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二是对权力滥用和社会对权力的失控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遏制的措施是:制定适应改制转轨的刑事法规,堵塞漏洞,严防贪污贿赂犯罪的蔓延;完善社会制约机制,不给贪污贿赂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4.
量刑建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方向审判方关于对被告人犯罪所应判处的刑罚提出具体意见的一项诉讼活动。量刑建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制约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保证量刑合理性,促进司法公正。并且,量刑建议制度具备的效率价值对于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也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具体从九个方面对基层公安工作提出了挑战:犯罪主体多元化;犯罪工具现代化;犯罪手段高智化;犯罪行为隐蔽化;犯罪过程高速化;犯罪组织集团化;犯罪保护反侦化;犯罪后果恶性化。为了迎接挑战,基层公安应从六个方面作好准备:加强形势教育,增强警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警员的知识和技术素质;建章立制,形成警员优胜劣汰机制;更新技术装备,为提高基层公安的接处警能力提供高科技物质保障;主动出击,预防前移;创新警务组织方式,形成大警务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法官妈妈”尚秀云介绍,20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长了3倍,而且具有犯罪年龄低龄化、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暴力倾向明显、恶性程度加大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与其家庭教育的失当、家庭环境的不良密切相关。多年的审判实践反映出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过程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主体作用,法官职权得以弱化,这一变革对促进诉讼的民主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过于强调当事人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法官对民事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从而引起诉讼迟延。因此需就法官对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予以规范,设立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的原则,即依法恰当行使原则、中立性原则及不违反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法院的诉讼指挥权分为程序性的指挥权和实体性的指挥权,以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价值,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权。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法官有权超越法定情节减轻或免除刑罚,但是,对符合犯罪条件的行为,无论情节轻重,宣告有罪是法官唯一的选择。非犯罪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宽之极点,亦应是法官裁量的重要内容。在司法中的非犯罪化需要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形成合力,审判权的能动性决定了法官应当拥有非犯罪化裁量权,对无须定罪的被告人不作有罪宣告。我国可以借鉴意大利暂缓判决制度,在允许法官确定有罪行为的同时审查定罪必要性,将审判阶段作为非犯罪化裁量的"最终阵地"。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1月1日起,人民法院将一律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录用法官。“什么人都能当法官”的时代终结了,这是提高法官队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重大举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法官法》规定,法官的任职人员应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者,并需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则应有3年以上从事法律工作的经验。现未达到新《法官法》规定的任职条件的法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达到条件,否则将免除其法官职务,调整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法官职业化由法官职业的属性决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司法制度。实行法官职业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法理问题:注重法官的“法的精神”的培养和造就;实现法官知识背景的多元性和法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11.
白文生 《天中学刊》2001,16(1):49-52
目前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违法行使审判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违反公开审判原则,自愿、合法调解原则,独立审判原则,越权办案或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等方面。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较低,重实体、轻程序,现行民事诉讼法自身存在缺陷,法院内部实行“审”、“判”分离的行政管理模式,法院外部司法环境欠佳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因此,彻底根治人民法院违法行使审判权,就必须改善法官队伍素质结构,提高法官审判水平;改革目前法院的人事、财政和领导体制;改革法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强化程序优先意识,加大对程序法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审判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法官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运用的自由裁量权是司法权力运行的一种常态,广泛存在于民商事案件审理中的证据、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由于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滞后性和模糊性等,导致法律在规范现实社会关系中存在不足,这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则成为平衡法律公正和个案公正的一个最有效果的方法.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司法权力,如何规制法官手中的自由裁量权,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司法权力运行和提高审判质量保证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毒品滥用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毒品犯罪给全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作者对当前毒品犯罪的特点和危害作了初步介绍,尤其着重对冰毒的危害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罪犯提供了新的犯罪机会,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打击计算机犯罪,是当前我国法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从立法学的角度着手,在分析计算机犯罪特征的基础上、主张设立滥用计算机等五个新罪名来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程序性裁判是抑制权力滥用的平台,它可以用来规范侦查权的行使和有效地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又是公民权利救济的平台,它为当事人提供"为权利而奋斗"的机会;还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平台,它有利于程序性争议的及时解决和抑制当事人滥用程序诉权。  相似文献   

16.
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弥补法律滞后性的不足,又能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但同时也会因法律的不完备和法官素质不高等原因而导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发生。举证责任分配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更是关系到整个民事诉讼功能的发挥,所以民众普遍希望通过未来的《证据法》来完善举证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国家里,司法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因而司法裁断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正义能否实现,并进而影响着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信心和信赖。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及现实需要出发,法官应确立公正、独立、廉洁、行为正当、勤勉尽责、忠于职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则。我国在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和规范法官行为操守的工作中,必须改变以前单纯地以政治素质代表职业道德的作法,对法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要体现出与其他职业、岗位的本质区别;改变以前由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灌输的教育方式,应使法官从根本上认识到司法活动的职业特点;改变以前那种认为职业道德属于可抓可不抓的观念,认识到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行为的基本准则,关系到司法能否公正和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等根本性问题;改变道德修养应靠自身修养的观念,认识到营造崇尚公平正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规则的环境是培养法官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晓巍  钟鸣 《教师》2011,(2):118-118
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弥补法律滞后性的不足,又能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但同时也会因法律的不完备和法官素质不高等原因而导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发生。举证责任分配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更是关系到整个民事诉讼功能的发挥,所以民众普遍希望通过未来的《证据法》来完善举证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诉法有明文规定,赋予法官庭外调查权。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是有条件、受制约的,不能滥用。对庭外调查权的研究,有利于具体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